含蛋白質16.5%、多縮戊糖4.05%、灰分20.91%,並含有10種氨基酸,它們分別是:亮氨酸、微氨酸、鉻氨酸、脯氨酸、丙氨酸、蘇氨酸、精氨酸、賴氨酸、穀氨酸和天門冬氨酸。這些成分對治療疾病有一定的價值。 小白蟻傘子實體小型。菌蓋直徑0.3-2.5cm,初期近球形或圓錐形至斗笠形,中部具突尖,光滑,具灰色、灰褐色至淡棕褐色放射狀的纖毛細條紋,往往邊緣開裂。 分類地位:傘菌目、白蘑科、白蟻傘屬 形態特徵:菌肉白色,薄。菌褶白色,密,凹生或近離生,不等長。菌柄長4-6cm,粗0.2-0.4cm,白色,纖維質,具絲光,基部鈍或生成假根生白蟻窩上。孢子印帶粉紅色。孢子無色,平滑,寬橢圓至近卵圓形,6.3-7.5μm×3.3-5μm。褶側囊體和褶緣囊體近棒狀至寬橢圓形,頂端鈍圓至稍凸。 生態習性:夏季在林中地上群生,或往往幾個菌體靠在一起近叢生。 經濟用途:此種子實體弱小,很好吃。其味道可與雞[土+從]比美。 栽培季節的選擇 根據小白蟻傘的生物學特性以及上海地區的氣候條件,基本可以確定小白蟻傘的制種和栽培時間,如果輔以一定的加溫設施,在溫度較低的月份裡也可以進行小白蟻傘的出菇。 培養料的選擇及配方 小白蟻傘栽培可分別採用木屑、稻草、棉籽殼等基本原料,栽培試驗表明,應用香菇培養料配方雖然能獲得較高的產量,但栽培週期較長,秋季栽培需要跨越低溫的冬天,增加管理成本。而以稻草、棉籽殼等部分代替,可以獲得同樣的生物學效率,且栽培週期縮短,在大規模的生產中建議使用。 幾種常用配方 配方一:木屑60%,棉籽殼15%,稻草15%,麩皮10%。 配方二:木屑80%,麩皮18%,石膏1%,蔗糖1%。 配方三:木屑59%,棉籽殼30%,麩皮10%,石膏1%。 配方四:木屑30%,棉籽殼30%,稻草30%,麩皮10%。 木屑必須先過篩,去除木塊、木片,防止刺破塑膠袋。稻草利用專門的機器切成3-4釐米長置於PH11的石灰水中浸泡48小時,撈出,用水沖洗,使PH隆至7左右,然後瀝乾多餘水分。棉籽殼和麩皮最好在日光下曝曬一天後備用。配方四的C/N較低,接種時的無菌要求較高。 採收原則 掌握最佳採收期:各種菇耳基本上是在七八成成熟時,其外觀優美,口感好。以香菇為例:七八成成熟的標誌,即菌膜已破,菌蓋尚未完全開展,尚有少許內卷,形成“銅鑼邊”;菌褶已全部伸長並由白色轉為黃褐色或深褐色時,為香菇最適時的採收期,適時採收的香菇,色澤鮮豔,香味濃,菌蓋厚,肉質軟韌。過期採收,菌傘充分開展,肉薄、腳長、菌褶變色,重量減輕,商品價值低。 注重採摘技術:食用菌採摘,凡是帶柄菇類,如香菇、蘑菇、草菇、姬松茸、竹蓀等採收時,必須根據採大留小的原則採收。摘菇時大拇指和食指捏緊菇柄的基部,先左右旋轉,再輕輕向上拔起。注意不要碰傷小菇蕾。對膠質體的菌類如銀耳、黑木耳、毛木耳、以及叢生狀平菇、風尾菇、金針菇等,採收時用利刀從基部整朵割下,注意保持朵形完整。 選擇適宜天氣:晴天採收有利於加工,陰雨天一般不宜採,因雨天含水量高,難以乾燥,影響品質。但若菇耳已成熟,雨天也要適時採收,但要抓緊加工。對黑木耳、銀耳之類,可採取停止噴水,加強通風,等天晴時採收。 配用適合盛器:採下的鮮菇,宜用小鑼筐或小籃子裝盛,並要輕放輕取,保持子實體的完整,防止互相擠壓損壞,影響品質。特別不宜採用麻袋、木桶、木箱等盛器,以免造成外觀損傷或黴爛。採下的鮮菇要按菇體大小、朵形好壞進行分類,然後分別裝入盛器內,便於分等加工。 採前停水控溼:作為保鮮出口或脫水乾燥的產品,其加工必須排溼或脫水。如果採前噴水,菇體含水量過高,加工鮮時菌褶變褐,若脫水烘乾,菌褶會變黑,其產品不符合出口要求。若是內銷,水分過高也會引起黴爛。因此採收前停止噴水,讓菇體保持正常水分,不僅外觀美,且商品價值高。
含蛋白質16.5%、多縮戊糖4.05%、灰分20.91%,並含有10種氨基酸,它們分別是:亮氨酸、微氨酸、鉻氨酸、脯氨酸、丙氨酸、蘇氨酸、精氨酸、賴氨酸、穀氨酸和天門冬氨酸。這些成分對治療疾病有一定的價值。 小白蟻傘子實體小型。菌蓋直徑0.3-2.5cm,初期近球形或圓錐形至斗笠形,中部具突尖,光滑,具灰色、灰褐色至淡棕褐色放射狀的纖毛細條紋,往往邊緣開裂。 分類地位:傘菌目、白蘑科、白蟻傘屬 形態特徵:菌肉白色,薄。菌褶白色,密,凹生或近離生,不等長。菌柄長4-6cm,粗0.2-0.4cm,白色,纖維質,具絲光,基部鈍或生成假根生白蟻窩上。孢子印帶粉紅色。孢子無色,平滑,寬橢圓至近卵圓形,6.3-7.5μm×3.3-5μm。褶側囊體和褶緣囊體近棒狀至寬橢圓形,頂端鈍圓至稍凸。 生態習性:夏季在林中地上群生,或往往幾個菌體靠在一起近叢生。 經濟用途:此種子實體弱小,很好吃。其味道可與雞[土+從]比美。 栽培季節的選擇 根據小白蟻傘的生物學特性以及上海地區的氣候條件,基本可以確定小白蟻傘的制種和栽培時間,如果輔以一定的加溫設施,在溫度較低的月份裡也可以進行小白蟻傘的出菇。 培養料的選擇及配方 小白蟻傘栽培可分別採用木屑、稻草、棉籽殼等基本原料,栽培試驗表明,應用香菇培養料配方雖然能獲得較高的產量,但栽培週期較長,秋季栽培需要跨越低溫的冬天,增加管理成本。而以稻草、棉籽殼等部分代替,可以獲得同樣的生物學效率,且栽培週期縮短,在大規模的生產中建議使用。 幾種常用配方 配方一:木屑60%,棉籽殼15%,稻草15%,麩皮10%。 配方二:木屑80%,麩皮18%,石膏1%,蔗糖1%。 配方三:木屑59%,棉籽殼30%,麩皮10%,石膏1%。 配方四:木屑30%,棉籽殼30%,稻草30%,麩皮10%。 木屑必須先過篩,去除木塊、木片,防止刺破塑膠袋。稻草利用專門的機器切成3-4釐米長置於PH11的石灰水中浸泡48小時,撈出,用水沖洗,使PH隆至7左右,然後瀝乾多餘水分。棉籽殼和麩皮最好在日光下曝曬一天後備用。配方四的C/N較低,接種時的無菌要求較高。 採收原則 掌握最佳採收期:各種菇耳基本上是在七八成成熟時,其外觀優美,口感好。以香菇為例:七八成成熟的標誌,即菌膜已破,菌蓋尚未完全開展,尚有少許內卷,形成“銅鑼邊”;菌褶已全部伸長並由白色轉為黃褐色或深褐色時,為香菇最適時的採收期,適時採收的香菇,色澤鮮豔,香味濃,菌蓋厚,肉質軟韌。過期採收,菌傘充分開展,肉薄、腳長、菌褶變色,重量減輕,商品價值低。 注重採摘技術:食用菌採摘,凡是帶柄菇類,如香菇、蘑菇、草菇、姬松茸、竹蓀等採收時,必須根據採大留小的原則採收。摘菇時大拇指和食指捏緊菇柄的基部,先左右旋轉,再輕輕向上拔起。注意不要碰傷小菇蕾。對膠質體的菌類如銀耳、黑木耳、毛木耳、以及叢生狀平菇、風尾菇、金針菇等,採收時用利刀從基部整朵割下,注意保持朵形完整。 選擇適宜天氣:晴天採收有利於加工,陰雨天一般不宜採,因雨天含水量高,難以乾燥,影響品質。但若菇耳已成熟,雨天也要適時採收,但要抓緊加工。對黑木耳、銀耳之類,可採取停止噴水,加強通風,等天晴時採收。 配用適合盛器:採下的鮮菇,宜用小鑼筐或小籃子裝盛,並要輕放輕取,保持子實體的完整,防止互相擠壓損壞,影響品質。特別不宜採用麻袋、木桶、木箱等盛器,以免造成外觀損傷或黴爛。採下的鮮菇要按菇體大小、朵形好壞進行分類,然後分別裝入盛器內,便於分等加工。 採前停水控溼:作為保鮮出口或脫水乾燥的產品,其加工必須排溼或脫水。如果採前噴水,菇體含水量過高,加工鮮時菌褶變褐,若脫水烘乾,菌褶會變黑,其產品不符合出口要求。若是內銷,水分過高也會引起黴爛。因此採收前停止噴水,讓菇體保持正常水分,不僅外觀美,且商品價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