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電影快車號
-
2 # 牛裁縫
用一句話證明我看過《老中醫》的就是: 治皰(瘡)不用動刀,內服或外擦中藥可治癒卻是真的。
少年的我(今年七十歲)就曾遇到一次,額頭上長一大瘡(俗稱對口瘡)很痛且危險,父母上班很忙無時間看護我們,街坊徐媽(湖南人氏)見我患瘡不治就告訴我: 你回家去用大蒜、雄黃、自己的口水磨成漿,塗在瘡上。我即照辦,幾小時後瘡就流出膿血水了,幾天後就好了。我至今都不明白是何治瘡的道理?還特靈光的簡單易行方法,小孩都能操作。
-
3 # 不叮牛的牛虻
《老中醫》沒看過。
但我看過老中醫……電視上白鬍子飄逸,口裡喊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喊著我要獻寶,我不能把秘方留在棺材裡……話鋒一轉,轉演變成騙子,開始賣假藥。
寶呢?
秘方呢?
拯救民族的責任呢?
(此處省略脫口而出的三個字)
老中醫 = 老騙子
-
4 # 娛人碼頭88888888
胃疼去了好多醫院,反反覆覆。後來朋友推薦了一箇中醫,把藥磨成粉沫給我吃,堅持服用了一個月,現在基本上胃不疼了。
這部劇的導演和編劇絕對是中醫黑,建議廣大中醫粉聯合抵制。
其實我只看了前面幾集,兩個病例,也都是跳過去看的。
第一個病人是秦老爺,死因,不明。
秦老爺家大業大,整個上海中醫界有名的中醫都看過。
有些病治不好是正常的,但看了這麼多中醫,自己得了什麼病,不知道。
這就有些可怕了。
編劇和導演明顯在告訴大家,中醫就是一筆糊塗賬。
如果是某位西醫,發現一種從未見過的疾病,恐怕會樂壞了,因為有機會用他的名字命名這種病,是名留青史的好事情。
但是中醫呢,看了幾千年的病,卻從未進行過疾病的整理。
我們都說,醫學是一門經驗學。
西醫是幾百年來,無數醫生和患者共同經驗的總結,每出一個新的疾病都會記錄在,每出一個新的療法,也很快就會在醫學界傳播,讓所有從業人員都知道。
如果秦老爺碰到西醫,至少他不會白死。
但是遇到中醫,卻沒有為醫學做出丁點貢獻。
所以不要說幾千年經驗的總結。
病人得了什麼病,怎麼死的都不知道,經驗積累的零。
再來看秦老爺,幸虧家大業大,禁得起全上海的中醫來薅羊毛。
要知道,治病從沒有無效退款之說。
一般人家你耗得起麼?都說現在的醫療貴,比起民國就是毛毛雨。
第二個病例是胎死腹中排不出來。
如果現代社會遇到這種事情,胎死腹中找遍了全上海,也就只有一箇中醫會治。
這該是一件多麼絕望之事。
好吧,先不談這個。
主人公翁泉海治好了這個病。
然後把藥方公佈在報紙上。
我們是不是可以說中醫已經攻克了胎死腹中。
我想即使是最堅定的中醫粉也會跳出來,說:NO.
別忘記了,中醫最大的謎團在於辨證。
如果再次遇到胎死腹中,使用這個藥方,十有八九是不好用的。
為啥!
因為辨證。
簡單說,針對不同的病人,需要增減藥量,或者使用不同的方子。
如果刨根問底,我們又要問了。
你這個辨證,一定是遵循一定的規律,不是胡來的吧。
中醫無非就是望聞問切。
針對病人的氣色,病人的感覺,不同脈象,為什麼就不能整理出一套對照表,什麼情況使用什麼藥,一一說明。
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那麼豈不是以後遇到胎死腹中,後輩中醫對照用藥即可。
這可是一件造福子子孫孫,千秋萬代的大好事。
列位,難道是主人公翁泉海道德品質低劣,不肯把方子的辨證奧秘告訴大家?
編劇和導演並沒有明說,需要大家自己去體悟。
或者主人公是個卑鄙小人。
或者另有苦衷,他根本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