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639359564764

    《菜根譚》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隱士融釋、道、儒於一身,別具慧眼,將自己體認的人生奧妙和盤托出的結晶。它的作者洪應明,字自誠,號初懷道人,生卒年不詳,大致生活在明嘉靖、萬曆年間。許多文章介紹他時都說“究不知其為何許人也”。而當初給《菜根譚》題詞的人叫于孔兼,是金壇人,萬曆年間進士,做過九江府推官、禮部主事,他與洪應明為同一時代的人,也是洪應明的朋友。因此,有人推測洪應明極有可能是金壇人,另有一說他是浙江餘杭人。

    從《菜根譚》的內容及洪應明的友人于孔兼等人的記載中,可知洪應明早年曾離鄉學道,研究佛、釋、道,著有《仙佛奇蹤》4卷(被收入《四庫全書》)、《寂光境》,晚年隱居茅山,寫下了《菜根譚》。

    洪應明是一個“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計程車人,且一生中獨善其身的時候為多,是一個隱士。《菜根譚》以格言警句的形式,說出了作者在人生許多方面的感悟體認,因為這些人生的感悟總結了前人和他自己的經驗教訓,所以格外深刻獨特、博大精深。

    于孔兼應洪應明之請,為其所著的《菜根譚》寫了“題詞”,他稱讚這部書說:“其譚性命直入玄微,道人性曲盡巖險。俯仰天地,見胸次之夷猶;塵芥功名,知識趣之高遠。筆底陶鑄,無非綠樹青山。口吻化工,盡是鳶飛魚躍。”他認為這本書“悉砭世醒人之吃緊,非入耳出口之浮華也”。

    菜根在災荒之年可以度命,人生處世也得咬“菜根”矯枉左右。菜之花、菜之葉可用鼻、用舌品味;菜之根卻需用心體驗;書之“譚”即談心也,談修身養性、處世待人、接物應事。警世之言,言簡意豐。但《菜根譚》起初卻只是以孤高的道德說教流傳於僧舍道觀、騷人墨客之間,幾百年來,時隱時現,險些失傳。據《江蘇藝文志》記載,此書到了乾隆三十三年(1768),才由常州天寧寺校刻,蓴思鷗館藏。後來得以出版也純屬偶然。乾隆五十九年,一位遂初堂主人,在古剎殘破棄書中拾得此卷,通讀之後,深感此為性命之學,於是校正付梓,公之於世。

    清朝中葉以後,《菜根譚》逐漸得到重視,人們不斷翻刻,各種版本流行於世,世人將其視為修身處世的通俗讀本。現代人則將其視為鑄造民族魂的教科書,看成為人處世的規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魔方如何拼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