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Slsmkznxj

    壎是中國迄今所發現的最早的一種吹奏樂器之一,大多由泥土製成。據考古學家考證,壎產生於史前時代,首次發掘是在西安的半坡遺址,該遺址記載了大約7000年前繁榮的母系氏族社會的人類文明。壎是一種用陶土燒製的樂器,同其它樂器一樣,它是伴隨著勞動而產生髮展的。壎的歷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時期,那時,我們的祖先在用石榴星狩獵時發現,若對準石榴星上用來繫繩索的小孔吹氣,可以發出嗚嗚的聲音,這種聲音很像野獸的鳴叫聲,古人就用它來誘惑野獸,這大概就是原始單孔壎的雛形了。目前中國發現的最古老的壎,一個是7000]年前中國浙江杭州灣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的一孔壎,另外兩個是中國西安半坡村母系社會遺址出土的。其中一個只有吹孔,另一個除吹孔外,還有一個音孔,能吹兩個音。這兩個壎大約也有6700多年的歷史了。 ◆壎的發展 還在中國山西、甘肅、河南、山東省等地出土過。從出土文物看,壎經歷了漫長階段,大約在四五千年前,壎由一個音孔發展到兩個音孔,能吹三個音。進入奴隸社會以後,壎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前些年在甘肅玉門火燒溝出土的父系社會晚期至奴隸社會初期的壎,有三個音孔,能吹四個音。到公元前1000多年的晚商時期,壎發展到五個音孔,能吹六個音。到公元前7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壎已有六個音孔,能吹出完整的五聲音階和七聲音階了。壎由一個音孔發展到六個音孔,經歷了3000多年的漫長歲月。 ◆壎的種類 壎的種類很多,除了傳統的卵形壎,還有葫蘆壎、握壎、鴛鴦壎、子母壎等多種型別。 傳統的壎多為卵形壎,現在則有葫蘆壎、握壎、鴛鴦壎、子母壎等多種,樣式美觀,工藝精細。 1、葫蘆壎:帶有喉裝置,外形像葫蘆,製作上需二次做胎,工序複雜。這種壎的近腰處最細,氣流經過此處時,可再次引起邊稜音效應,使壎的高音區音域得到適當擴充套件。由於壎體加長,吹奏更為方便省力,音色也較傳統的卵形壎柔和。 葫蘆壎的特點是: a.基音(從全按平吹算起)以上的音域擴充套件了小三度;但基音以下俯吹部分減少了三度; b.演奏高音區時較為省力; c.由於帶喉裝置,低音區的音色受到影響。 2、握壎:就是握著吹奏的壎,它是運用十個手指和拇指根部控制音孔。 3、鴛鴦壎:是指兩個音高不同、方向相反、底座相連的連體壎。這種壎兩端各有一個吹孔,上下壎的發音孔與一般壎完全一樣。演奏時,可根據需要隨意迅速轉換。鴛鴦的特點是:音色豐富,音域增寬。但造型不美(較原始壎形體變態),演奏時,鴛壎與鴦壎換用不很方便。而且音質變化較大,故音色不統一。 4、子母壎:是指兩個大小不同、方向一致、左右相連的連體壎,大壎與小壎的音程關係,一般是純五度。如:大壎是G,小壎是d。根據需要還可以隨意組合。 ◆壎的史料 古代壎的樣子很多,有梨形、魚形、球形、筆管形等,製作壎的材料有陶、石、玉、木、象牙等,後來多是陶製的。中國古書上對壎的形狀、大小尺寸、名稱等都做了詳細的記載。《世本》說:“暴新公作壎”,又一說法是帝嚳時人(旁加垂)氏所作。《杜氏通則》則說:“周畿內有暴國豈其時入乎?”這些說法,不足為信。爾雅注:“燒土為之,大者如鵝,銳上平底,形如秤砣,六孔,小者如雞子”。聶氏三體圖說:“凡六孔,上一,前三,後二”。《舊唐書*音樂志》又說:“壎,立秋之音,萬物曛黃也,埏土為之...”。《詩小雅》何人斯說:“伯氏吹壎,仲氏吹篪”。這是古人長期摸索出來的一種樂器組合形式。後人多用為兄弟和睦之稱。《古詩》中說:“天之誘民,如壎如篪”。是說上天誘導下民,猶如壎篪一樣相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汽修到哪裡學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