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悠然布衣
-
2 # 李三萬的三萬裡
古時候大家用竹簡,用布來寫字(布的成本更高);後來發明了紙張,大家終於完全拋棄了竹簡和布。有了報紙以後,使更多的人有了學習和傳播的機會;同時也誕生出報紙(新聞)。可是有了收音機以後,很多人認為報紙就沒人買了,後來發現他們錯了,報紙存在了非常非常久,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人訂閱報紙。(筆者在日本就送過報紙,起大早挨家挨戶去送南日本新聞)
而在電視機出現之後,一樣有很多人覺得收音機會被淘汰,可是我們的很多汽車上的車載收音機仍然在使用中,很多城市也有交通文藝臺,不少司機仍在收聽,事實證明收音機和報紙都沒有被淘汰。
再後來,出現膝上型電腦,大家覺得電視機要被淘汰,因為本子攜帶方便,哪都可以看,電視劇電影隨意儲存播放。等手機尤其是現在大螢幕手機出來以後,很多人越來越依靠它,工作,看電影,基本都靠其來完成…只是電視機筆記本大家也一樣在使用。
說到底,紙質圖書不會被淘汰,至少目前。資訊載體和傳播途徑大家各分一杯羹,報紙,收音機,電視機,手機,電腦,書籍,大家共同承擔和分享輻射這一市場和需求。歸根結底…這麼久以來,被淘汰的只有BP機而已…
-
3 # 萊茵船長
不僅不會消亡,而且還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繼續存在和發展下去。不僅如此,用於圖書出版和書寫印刷用途的紙張本身的技術也還在不斷進步,近年來還在不斷出現各具特點的特種紙張,紙質讀物本身也在朝著輕質、環保的方向發展,一批獨具藝術特點、手工化程度高的新型紙品仍在不斷出現在市面上,而注重環境品位、閱讀體驗和互動活動的線下書店客觀上也在推動紙質圖書讀物的繼續發展和繁榮。
-
4 # 菜包就是包菜
紙質圖書是不會消亡的,作為文化傳播的最重要渠道之一,在未來是不可被替代的。
小編入職圖書行業五年了,對紙質圖書還是非常看好的,尤其少兒圖書,試問哪位家長希望自己的小孩從小接觸電子圖書的?電子產品頻繁使用會造成孩子視力下降以及厭學的情況不在少數,所以從小讓孩子看紙質圖書不僅有益身心健康,更是一種情懷,一種讀書人的情懷。
-
5 # 文開石
在相當長時間內(本世紀內吧)依然會有保留,但最終會消亡,退出絕大多數資訊載體的位置。
它就是個資訊載體,你說的出來紙質和涓帛和布匹和竹簡和骨頭和龜甲的本質區別麼?
在有了新的更具備普及性、承載資訊量更大、檢索更方便、成本更低的載體產生後,憑什麼不會消亡。
還能存在意義不過是紀念性、情懷,但作為資訊承載主體的地位肯定不存在了。有了紙書,也沒見考古學家挖出來甲骨文、青銅器銘文就扔掉的呀,都是一個道理。
回覆列表
記得麻省理工學院有一個很牛逼的教授叫尼葛洛龐帝。
他曾經寫過一本書叫《數字化生存》。
曾經對網際網路的很多事情都做出了預言,而且都實現了。
大概在2010年8月,他在一個很牛逼的大會上預言,5年後,紙質書籍將會消亡。
結果你看,八年過去了,《五年高考三年模擬》也沒有發展出電子版的來。
《失控》的作者,被人稱之為遊俠的凱文﹒凱利。
曾經在寫完《技術元素》之後表示,這將是我寫的最後一本紙質書。
結果2016年他又出了一本《必然》,然後好像還打算興致勃勃的寫下一本書。
呵,男人的話能信,豬都能……咳咳,沒什麼。
隨著趨勢的發展,電子書的佔有率越來越大那是必然的。
但是那並不是意味著紙質書就沒有市場了。
按照網路上的資料,像美華人啊猶太人啥的每年的書籍閱讀量是二三十本。
而我們中國的是四點幾本,這說明了中國的閱讀市場是還有很大開拓空間的。
哪怕每提升百分之十,只有百分之一是紙質市場,那也是一個龐大的市場了。
至少就我個人而言,我是比較喜歡看紙質書的。
電子書我一般是用來看小說這樣的快餐式文學的。
如果說一些比較重要的或者深刻的書籍。
還是比較喜歡捧在手中閱讀的那種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