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恩達的Drive.ai公司上週宣佈,將在今年7月份在美國德州對公眾開放無人駕駛叫車接送服務,本週三,Drive.ai又對外公佈了一份無人駕駛測試影片,畫面顯示,用來進行路測的日產NV200計程車,並沒有駕駛人員操控,在行駛過程中,障礙物迴避方面的表現也很不錯。
值得關注的是,這次Drive.ai的測試車輛成本有望比之前版本進一步下降,測試車型從林肯MKZ變成了日產NV200,感測器方案也有所更新:搭載4個鐳射雷達、10個攝像頭,以及2個毫米波雷達。之前則是9個高畫質攝像頭、2個毫米波雷達、6個Velodyne Puck鐳射雷達的方案。
作為全球人工智慧領域的著名科學家,吳恩達曾在百度牽頭研發無人駕駛、語音等技術。2017年,他從百度離職後自主創業。
Drive.ai公司成立於2015年,在吳恩達加入之前,Drive.ai就與他關係密切,吳恩達妻子Carol Reiley擔任公司Quattroporte一職,在創始團隊中有一半是吳恩達的斯坦福學生。
Drive.ai公司主要從事開發全棧式4級無人駕駛技術,目前公司有約120人的團隊,是一支多學科、跨領域的專業團隊,在感測器融合、認知、決策規劃、定位、線下模擬等各個子模組都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公司自成立至今已完成兩輪共計7700萬美元融資。
吳恩達的Drive.ai公司上週宣佈,將在今年7月份在美國德州對公眾開放無人駕駛叫車接送服務,本週三,Drive.ai又對外公佈了一份無人駕駛測試影片,畫面顯示,用來進行路測的日產NV200計程車,並沒有駕駛人員操控,在行駛過程中,障礙物迴避方面的表現也很不錯。
值得關注的是,這次Drive.ai的測試車輛成本有望比之前版本進一步下降,測試車型從林肯MKZ變成了日產NV200,感測器方案也有所更新:搭載4個鐳射雷達、10個攝像頭,以及2個毫米波雷達。之前則是9個高畫質攝像頭、2個毫米波雷達、6個Velodyne Puck鐳射雷達的方案。
作為全球人工智慧領域的著名科學家,吳恩達曾在百度牽頭研發無人駕駛、語音等技術。2017年,他從百度離職後自主創業。
Drive.ai公司成立於2015年,在吳恩達加入之前,Drive.ai就與他關係密切,吳恩達妻子Carol Reiley擔任公司Quattroporte一職,在創始團隊中有一半是吳恩達的斯坦福學生。
Drive.ai公司主要從事開發全棧式4級無人駕駛技術,目前公司有約120人的團隊,是一支多學科、跨領域的專業團隊,在感測器融合、認知、決策規劃、定位、線下模擬等各個子模組都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公司自成立至今已完成兩輪共計7700萬美元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