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kkydu1248

    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破折號表示註釋、說明。解釋說明了我很快樂,也很懼怕的這種滋味。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這句話是課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竊讀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體現。“我”渴望讀書,而又無力購買,因此只好“竊讀”。但所謂“竊”,也無非是隻讀不買。“我”在閱讀中感受著書籍所帶來的智慧與快樂,卻時刻害怕被店員或老闆發現受到訓斥和哄趕,這種書內世界的吸引與沉迷,書外世界的擔憂與緊張,使快樂與懼怕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複雜的、難以言說的感受,正是竊讀的滋味。《竊讀記》現代作家林海音女士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以竊讀為線索,描寫了作者放學後急匆匆趕往書店,藏身於眾多顧客,借雨天竊讀,到晚上才依依不捨離開的讀書過程。真真切切地表現了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和對文學知識的渴望。作者綜合運用了細緻入微的動作、自語式的獨白等描寫方式和比喻的修辭手法,使文章富有動人的魅力。在此文中,對比是很多的,整體的對比中套著區域性對比。前面老闆的無情和後面店員的好心是整體的對比,而這裡的仇恨和後面的愛心又是區域性的對比。正是這種雙重的對比使得文章的結構顯得嚴密。對比的特點是兩個極端,但是作者並不因為對比,而把人物內心的情感僅僅限定在兩個極端上。在兩個極端之間,作者沒有忽略豐富的層次。孩子經不住求知慾的誘惑,重新到書店“竊讀”,先是提防“難堪”的焦慮,接著形容讀後的快樂如“喝醉了酒似的”,“踉踉蹌蹌,走路失去控制的能力”,“被快樂激動得忘形之軀,便險些撞到樹幹上去”,這是自嘲。有時,書店架上的書找不到了,便“憤憤”地想,“世上有錢的人這麼多,他們把書買光了。”這在表面上是“憤憤”,實際上是自我調侃,表現自己的憤激是多麼幼稚。這一筆很有力,也許可以說就是古代文論中所說的“豹尾”,很有思想的力量。力量來自三個方面:首先是把竊讀曾經引起的對人類的“仇恨”轉化為“愛”。其次是用“愛”來消解仇恨,作為長大的表現。而這比之吃飯,比之讀書,更具有深刻的內涵。最後,這一筆和前面在書店中“竊讀”中看似閒筆的花生米,構成有機的聯絡,使結構顯得完整,沒有任何遊離的、可有可無的筆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年級孩子學古詩有什麼用?家長應如何透過古詩來引導孩子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並讓孩子吸收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