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小協奏曲《琵琶行》
張曉峰於1979年根據白居易長篇敘事詩《琵琶行》創作。引子部分由琵琶和簫奏出自由的散板旋律,箏則以流水般的琶音襯托,描繪了“楓葉荻花秋瑟瑟”的意境。第一部分“忽聞水上琵琶聲”。樂隊以慢速奏出白居易的主題,豪放灑脫。隨後琵琶聲悠然飄來,與樂隊時分時聚,表現琵琶女出場時的情景。第二部分“說盡心中無限事”。琵琶獨奏用輪指呈現琵琶女的主題,旋律委婉纏綿,隨後運用多種琵琶演奏技法,刻畫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風流的教坊生涯和淒涼的天涯淪落。第三部分“江州司馬青衫溼”。琵琶以在二絃上的搖指再現琵琶女的主題,更加深沉悠長,二胡悠緩的獨奏恰似詩人的感嘆,隨後琵琶與樂隊交融,猶如詩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心聲。尾聲“月白江心”。引子變化重現,描繪皓月當空,秋水如銀,唯有琵琶的泛音在寂靜的夜色中飄蕩,傳向天涯海角。
在欣賞的時候,如果你手中剛巧有白居易的詩《琵琶行》,你會發現,幾乎每一句詩都能在該樂曲中找到影子。除以詩作為寫作的藍本外,曲作者加上了尾聲“月白江心”,使樂曲更加完整,前後呼應,符合演奏的習慣。在樂曲中,作者借用了《月兒高》的旋律來表現琵琶女的主題,也採用了一些《夕陽簫鼓》中的指法組合,如在第三部分運用一連串的快速彈挑加長輪。如果你熟悉前兩首曲子,你會覺得這首曲子很有親切感,但透過一連串的調性的轉換(G-D-G-C-D-G-D-G)、鮮明的強弱對比和與樂隊的巧妙配合,你也會發現該曲的獨特之處。
琵琶小協奏曲《琵琶行》
張曉峰於1979年根據白居易長篇敘事詩《琵琶行》創作。引子部分由琵琶和簫奏出自由的散板旋律,箏則以流水般的琶音襯托,描繪了“楓葉荻花秋瑟瑟”的意境。第一部分“忽聞水上琵琶聲”。樂隊以慢速奏出白居易的主題,豪放灑脫。隨後琵琶聲悠然飄來,與樂隊時分時聚,表現琵琶女出場時的情景。第二部分“說盡心中無限事”。琵琶獨奏用輪指呈現琵琶女的主題,旋律委婉纏綿,隨後運用多種琵琶演奏技法,刻畫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風流的教坊生涯和淒涼的天涯淪落。第三部分“江州司馬青衫溼”。琵琶以在二絃上的搖指再現琵琶女的主題,更加深沉悠長,二胡悠緩的獨奏恰似詩人的感嘆,隨後琵琶與樂隊交融,猶如詩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心聲。尾聲“月白江心”。引子變化重現,描繪皓月當空,秋水如銀,唯有琵琶的泛音在寂靜的夜色中飄蕩,傳向天涯海角。
在欣賞的時候,如果你手中剛巧有白居易的詩《琵琶行》,你會發現,幾乎每一句詩都能在該樂曲中找到影子。除以詩作為寫作的藍本外,曲作者加上了尾聲“月白江心”,使樂曲更加完整,前後呼應,符合演奏的習慣。在樂曲中,作者借用了《月兒高》的旋律來表現琵琶女的主題,也採用了一些《夕陽簫鼓》中的指法組合,如在第三部分運用一連串的快速彈挑加長輪。如果你熟悉前兩首曲子,你會覺得這首曲子很有親切感,但透過一連串的調性的轉換(G-D-G-C-D-G-D-G)、鮮明的強弱對比和與樂隊的巧妙配合,你也會發現該曲的獨特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