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08873978285

    颱風風力最大的部位是風眼牆。

    風眼牆是環繞颱風中心的雲,也稱“眼牆”。在風眼處,風比較平靜,但是風眼邊緣,卻是風暴強度最強的地方,此即為“風眼牆”。風眼牆在風眼周圍的區域,包圍著風眼呈圓桶狀,為颱風“風眼”四周的環狀雲區域,這裡的風最快最強,對流非常強烈,是熱帶氣旋風力最強的地方。

    擴充套件資料

    颱風的主要生成地區為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當中以南海生成的熱帶氣旋數量較少。太平洋上的熱帶氣旋基本上全年都會生成,而以七至十月次數最為頻密。熱帶氣旋生成的位置分佈與季節有關,在冬、春季較為偏南,夏天和初秋較為偏北。

    熱帶氣旋生成後的移動路徑主要受副熱帶高氣壓(副高)外圍氣流影響,所以副高的位置和範圍基本上決定了熱帶氣旋的路徑,其移動路徑大約可分為:

    1、西進型

    熱帶氣旋在菲律賓以東海域,菲律賓以西海域(即南海)形成後,向西移動,並漸漸稍為偏北。於不同緯度生成的熱帶氣旋所經過的地區不一。緯度較低時會穿越菲律賓後進入南海,最後在中國廣東、海南,或越南登陸。

    緯度較高時可以經過巴士海峽,影響臺灣,然後在中國的廣東、福建登陸。由於冬、春兩季,副高位處較南,所以每年11月至5月的颱風生成緯度較低,路徑亦會偏南,一般只在北緯16度以南進入南中國海,最後在越南登陸,間中亦影響泰國,甚至進入孟加拉灣,例如2013年的颱風百合。

    2、西北型

    路徑和西進型接近,但向北分量增加。西北型颱風可以穿越臺灣島或穿越巴士海峽、之後在中國大陸廣東及福建沿岸登陸;亦可能經過琉球群島,在中國大陸浙江、江蘇一帶沿海登陸。這種路徑的颱風多數出現於每年盛夏七至八月間,例如2013年的颱風菲特。

    3、轉向型

    熱帶氣旋在菲律賓以東或關島附近形成後,先向西北偏西移動,至北緯15至30度附近轉向西北,最後轉向北和東北,成一拋物線。在11月至5月,多數轉向型熱帶氣旋在東經130度以東的太平洋上轉向北,較少登陸東亞陸地,主要影響太平洋上的島嶼。

    6月和10至11月的轉向型熱帶氣旋亦多數在海上轉向。7至8月的熱帶氣旋在較北、較西的地方轉向,途徑可以影響臺灣海峽北部和東海沿岸地區,轉向後可以影響北韓半島和日本等地,例如2013年的颱風範斯高。

    4、迷走型

    部分熱帶氣旋因外圍引導氣流不明,或受其他天氣系統影響(如藤原效應或季風),路徑出現打轉、停滯等,例如2012年的颱風天秤、2013年的颱風羅莎、2016年的颱風獅子山及2017年的颱風奧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鬱金香什麼時候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