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晚景其二》翻譯:大雁北飛,就像要回到北方家鄉的人那樣,但是由於依戀,差一點掉了隊。還沒有飛到北方時,就已經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風雪了,還是再在江南渡過半月的春光時節吧。
《惠崇春江晚景其二》原文: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此詩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所作的《惠崇春江晚景》
擴充套件資料
寫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蘇軾於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開封)為惠崇所繪的《春江晚景》兩幅所寫的題畫詩。一說此詩作於江陰。
許多選本只看中第一首,因而第二首已鮮為人知,實際上,第二首也寫得很好。第一句大體寫惠崇所繪的“飛雁圖”,大雁北飛,有幾隻雁依依不捨,差點掉了隊。並且在下一句,把這幾隻雁比作了“北歸人”,是非常形象的,這就畫活了景象。
詩到了第三、四句,就更進一步給大雁以人的情感。“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詩人的想象力是豐富的。大雁戀戀不捨是因為南方比北方溫暖,所以詩人就寫下了大雁認為北方很冷,而且遠遠地就知道了沙漠風多雪多;
這還不止,最後一句詩人進一步寫大雁希望在江南多呆幾日。這種擬人手法的運用,使惠崇的繪畫由“定格”轉變成了“錄影”,使大雁北飛的情景充滿著人的情感,是頗有新意的。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年),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號,1056~1063年)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
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上書談論新法的弊病。王安石頗感憤怒,於是讓御史謝景在神宗面前陳說蘇軾的過失。蘇軾於是請求出京任職,被授為杭州通判。
熙寧七年(1074年)秋,蘇軾調往密州(山東諸城)任知州。熙寧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豐二年(1079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元豐二年(1079年)四月調為湖州知州。他在地方任職時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頗有政績。
《惠崇春江晚景其二》翻譯:大雁北飛,就像要回到北方家鄉的人那樣,但是由於依戀,差一點掉了隊。還沒有飛到北方時,就已經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風雪了,還是再在江南渡過半月的春光時節吧。
《惠崇春江晚景其二》原文: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此詩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所作的《惠崇春江晚景》
擴充套件資料
寫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蘇軾於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開封)為惠崇所繪的《春江晚景》兩幅所寫的題畫詩。一說此詩作於江陰。
許多選本只看中第一首,因而第二首已鮮為人知,實際上,第二首也寫得很好。第一句大體寫惠崇所繪的“飛雁圖”,大雁北飛,有幾隻雁依依不捨,差點掉了隊。並且在下一句,把這幾隻雁比作了“北歸人”,是非常形象的,這就畫活了景象。
詩到了第三、四句,就更進一步給大雁以人的情感。“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詩人的想象力是豐富的。大雁戀戀不捨是因為南方比北方溫暖,所以詩人就寫下了大雁認為北方很冷,而且遠遠地就知道了沙漠風多雪多;
這還不止,最後一句詩人進一步寫大雁希望在江南多呆幾日。這種擬人手法的運用,使惠崇的繪畫由“定格”轉變成了“錄影”,使大雁北飛的情景充滿著人的情感,是頗有新意的。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年),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號,1056~1063年)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
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上書談論新法的弊病。王安石頗感憤怒,於是讓御史謝景在神宗面前陳說蘇軾的過失。蘇軾於是請求出京任職,被授為杭州通判。
熙寧七年(1074年)秋,蘇軾調往密州(山東諸城)任知州。熙寧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豐二年(1079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元豐二年(1079年)四月調為湖州知州。他在地方任職時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頗有政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