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文化,燦爛輝煌,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文化發展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
就藥物而言,唐朝時期新藥品種不斷增加,外來藥物使用經驗日益豐富。而當時被醫家奉為用藥指南的《本草經集註》,在內容方面存在著:“防葵狼毒,妄日同根;鉤吻黃精,引為連類;鉛錫莫辨,橙柚不分”等相當嚴重錯誤。而且舊草本是卷子本,共21卷,除序例外,以玉石、草木、獸禽、蟲魚、果菜、米穀等分類,共收集藥品859種,但並注意藥物實際形態。
在這樣的情況下,用藥也十分混亂。為了改變這種狀況,醫藥學家蘇敬在個人修訂本草的基礎上,於高宗顯慶二年(657)上書請求朝廷編修新的本草。蘇恭的請求得到唐高宗的贊同,並指派長孫無忌、許孝崇、李淳風等22人與蘇敬一起集體修訂新本草。
為了編好這部書,朝廷命令天下郡縣將所產地道藥材按實物繪描成圖,與標本一併送上。同時制定了統一收錄刪節的原則,即:“《內經》雖闕,有驗必錄;《(名醫)別錄》雖存,無稽必正。”此外,還要求“下詢眾議”,“定群言得失”,徵詢各方面的意見。經過舉國上下共同努力,於顯慶四年(659)完成了修訂任務,定書名為《新修本草》。
全書分為正文、藥圖和圖經3部分,其中正文20卷,目錄1卷,藥圖7卷、目錄1卷,圖經25卷。《新修本草》正文是在《本草經集註》基礎上進一步增補了隋唐以來的一些新藥品種,並重加修訂改編而成。分為玉石、草、木、禽獸、蟲魚、果、菜、米穀及有名未用等9類。共收藥850種;《新修本草圖》和《新修本草圖經》是在編寫該書時廣泛徵集全國各地所產藥物繪製的形態圖及文字說明。該書正文記述各種藥的藥性味、主治及用法;圖經部分則是藥物的形態、採藥及炮炙方法。書中儲存了一些古本草的原文,系統總結了唐以前藥物學成就。唐代以後,該書正文收錄於《證類本草》等書中,本草圖及圖經部分則早已亡佚。後代所發現的該書較古的傳抄卷子本,主要有日本仁和寺藏本的殘卷共10卷,又補輯1卷(有影印本)以及敦煌出土的兩種殘卷片斷。有該書輯佚本。
《新修本草》是中國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正式頒佈的藥典性專著。它比歐洲最早的《佛羅倫薩藥典》(1498年出版)早839年,比1535年頒發的世界醫學史上有名的《紐倫堡藥典》早876年,比俄羅斯第一部國家藥典(1778年頒行)早了1119年。它系統地總結了唐代以前本草學的成就,內容豐富,圖文並茂,成為約束醫生、藥商的標準藥物學著作,具有很高的權威性和實用性,亦為此後五代、後蜀及宋代的官修本草提供了補訂的藍本。
該書問世後,在國內外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被唐政府列為醫學生的必修之書。此書後傳入日本,日本律令《延喜式》記載:“凡醫生皆讀蘇敬《新修本草》”。也為日本的藥物學發展做出了貢獻。
唐代的本草,還有孟詵(621—714)的《食療本草》,先取食物藥214種,後來經過他的弟子劉鼎的增補,全書增到227條,是中國第一部食治性專書。在食物鑑定、藥性分析上有一定貢獻。另外李珣的《海藥本草》主要論述從國外引進的藥物。蘭茂所著的《滇南本草》主要記載雲南地方產的藥。書中純屬少數民族藥322種,佔全書65%。
唐朝先進的醫術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唐朝的文化,燦爛輝煌,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文化發展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
就藥物而言,唐朝時期新藥品種不斷增加,外來藥物使用經驗日益豐富。而當時被醫家奉為用藥指南的《本草經集註》,在內容方面存在著:“防葵狼毒,妄日同根;鉤吻黃精,引為連類;鉛錫莫辨,橙柚不分”等相當嚴重錯誤。而且舊草本是卷子本,共21卷,除序例外,以玉石、草木、獸禽、蟲魚、果菜、米穀等分類,共收集藥品859種,但並注意藥物實際形態。
在這樣的情況下,用藥也十分混亂。為了改變這種狀況,醫藥學家蘇敬在個人修訂本草的基礎上,於高宗顯慶二年(657)上書請求朝廷編修新的本草。蘇恭的請求得到唐高宗的贊同,並指派長孫無忌、許孝崇、李淳風等22人與蘇敬一起集體修訂新本草。
為了編好這部書,朝廷命令天下郡縣將所產地道藥材按實物繪描成圖,與標本一併送上。同時制定了統一收錄刪節的原則,即:“《內經》雖闕,有驗必錄;《(名醫)別錄》雖存,無稽必正。”此外,還要求“下詢眾議”,“定群言得失”,徵詢各方面的意見。經過舉國上下共同努力,於顯慶四年(659)完成了修訂任務,定書名為《新修本草》。
全書分為正文、藥圖和圖經3部分,其中正文20卷,目錄1卷,藥圖7卷、目錄1卷,圖經25卷。《新修本草》正文是在《本草經集註》基礎上進一步增補了隋唐以來的一些新藥品種,並重加修訂改編而成。分為玉石、草、木、禽獸、蟲魚、果、菜、米穀及有名未用等9類。共收藥850種;《新修本草圖》和《新修本草圖經》是在編寫該書時廣泛徵集全國各地所產藥物繪製的形態圖及文字說明。該書正文記述各種藥的藥性味、主治及用法;圖經部分則是藥物的形態、採藥及炮炙方法。書中儲存了一些古本草的原文,系統總結了唐以前藥物學成就。唐代以後,該書正文收錄於《證類本草》等書中,本草圖及圖經部分則早已亡佚。後代所發現的該書較古的傳抄卷子本,主要有日本仁和寺藏本的殘卷共10卷,又補輯1卷(有影印本)以及敦煌出土的兩種殘卷片斷。有該書輯佚本。
《新修本草》是中國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正式頒佈的藥典性專著。它比歐洲最早的《佛羅倫薩藥典》(1498年出版)早839年,比1535年頒發的世界醫學史上有名的《紐倫堡藥典》早876年,比俄羅斯第一部國家藥典(1778年頒行)早了1119年。它系統地總結了唐代以前本草學的成就,內容豐富,圖文並茂,成為約束醫生、藥商的標準藥物學著作,具有很高的權威性和實用性,亦為此後五代、後蜀及宋代的官修本草提供了補訂的藍本。
該書問世後,在國內外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被唐政府列為醫學生的必修之書。此書後傳入日本,日本律令《延喜式》記載:“凡醫生皆讀蘇敬《新修本草》”。也為日本的藥物學發展做出了貢獻。
唐代的本草,還有孟詵(621—714)的《食療本草》,先取食物藥214種,後來經過他的弟子劉鼎的增補,全書增到227條,是中國第一部食治性專書。在食物鑑定、藥性分析上有一定貢獻。另外李珣的《海藥本草》主要論述從國外引進的藥物。蘭茂所著的《滇南本草》主要記載雲南地方產的藥。書中純屬少數民族藥322種,佔全書65%。
唐朝先進的醫術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