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gccghcc

    馬援字文淵,扶風茂陵人也。援三兄況、餘、員,並有才能。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諸兄寄之。嘗受《齊詩》,意不能守章句,乃辭況,欲就邊郡田牧。況曰:“汝大才,當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樸,且從所好。”會況卒,援行服期年,不離墓所;敬事寡嫂,不冠不入廬。後為郡督郵,送囚至司命府,囚有重罪,援哀而縱之,遂亡命北地。遇赦,因留牧,玄賓客多歸附者,遂役屬數百家。轉游隴漢間,常渭賓客曰:“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是時,公孫述稱帝於蜀,援往觀之。援素與述同里閈,相善,以為既配至當握手歡如平生,而述盛陳陛衛,以延援入,交拜禮畢,使出就館,更為援制都布單衣,交歡冠,會百官於宗廟中,立舊交之位。述鸞旗旄騎,警蹕就車,磬折而入,禮饗客屬甚盛,欲授援以封侯大將軍位。賓客皆樂留,援曉之曰:“天下雄雌未定,公孫不吐哺走迎國土,與圖成敗,反修飾邊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因辭歸。初,援軍還,將至,故從多迎勞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計謀,於坐賀援。援謂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眾人邪?昔伏波將軍路博德開置七郡,裁封數百戶;今我微勞,猥饗大縣,功薄賞厚,何以能長久乎?先生奚用相濟?”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欲自清擊之。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手中邪?”冀曰:“諒為烈士,當如此矣。”閈:hàn 古代居民聚居的地方。 警蹕bì:戒備稱警,止行稱蹕。(節選自《後漢書•馬援列傳》) 譯文馬援,字文淵,扶風茂陵人。馬援的三個哥哥馬況、馬餘、馬兄,都有才能。馬援十二歲時父母就去世了,年紀雖小卻有大志,哥哥們都認為他很傑出。曾經跟人學習《齊詩》,心中卻不願墨守章句,於是去和哥哥馬況告辭,想到邊疆地區去屯田放牧。馬況對他說:“你有大才志,應當到晚些時候才會有成就。好的工匠不把未加工好的東西給人看,你就到你喜歡的地方去吧。”恰在此時,馬況去世。馬援服喪整整一年,不離開墓地住所,並恭恭敬敬侍奉寡嫂,衣帽不整都不入房中。後來擔任郡中督郵,押送囚徒到司命府去,囚徒犯有重罪,馬援可憐他將要被處死就故意放跑了他,結果自己也逃亡到了北地郡。遇到大赦,馬援就留在當地放牧牲畜,賓客中有許多人都來歸附他,於是馬援能調遣的人家有了幾百家之多。在隴、漢之間轉輾遊牧,他常常對賓客們說:“大丈夫立志,處困窘應當更加堅強,年老了應當更加氣壯。”此時,公孫述在蜀地稱帝,馬援前往察看情況。馬援以前和公孫述是鄰里同鄉,相互要好,馬援認為到了公孫述那裡後,應當握手談笑開心得像以前一個樣,但公孫述卻排列了眾多的護衛,來請馬援進宮,行完交拜見面禮後,就讓馬援到賓館休息。然後重新為馬援縫製都布單衣,做了交歡的冠帽,再讓馬援在宗廟中會見百官,設定了舊交的位子。公孫述以鸞頭旗幟旄頭騎兵開路,在眾人肅敬迴避後才上車,在眾人彎腰鞠躬中入內,大宴賓客時的禮節非常繁盛,想給馬援封侯並授大將軍之職。馬援手下的賓客都很高興留下來,馬援告知他們:“天下誰勝誰負還末見分曉,公孫述不熱情主動地去禮賢天下計程車人,與他們共商成敗大計,反而講究儀表、衣著,如同木偶一般。這樣的人怎麼能夠長久地留住天下的才智之士呢?”於是就告辭回去了。起初,馬援率軍還鄉,將要到達時,老朋友們大多到郊外迎接慰問他,平陵人孟冀是個有名的有計謀之人,也在座中向馬援表示祝賀。馬援對他說:“我指望你有什麼好的建議,你怎麼反面和其它人說的一樣?昔日伏波將軍路博德開闢了七郡國土,才封他幾百戶;現在我只有很小的功勞,卻享有了一個大縣,功勞小賞賜卻厚,怎麼能長久啊?先生你用什麼良策來幫助我?”孟冀說:“我愚昧無知,沒什麼辦法。”馬援說:“現在匈奴、烏桓還在北方邊境上騷擾,我想請求皇上允許我帶兵擊退他們。好男兒應當死在邊遠疆場,用馬皮裹屍還葬故土,怎麼能夠臥病在床死在妻兒手中?”孟冀說:“真的是有志於建功立業的人,就應當這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卡,羅”這兩個字怎麼組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