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鮮文成

    (1)加強飼養管理,儘量減少和避免應激。

    (2)對鵝舍進行經常性消毒。

    (3)免疫接種:選用優質高效的疫苗。

    (4)藥物預防:根據藥敏選用敏感藥物。

  • 2 # 中誠互聯

    鵝傳染性漿膜炎又稱鵝鴨裡默氏桿菌病,是由鴨疫裡默氏桿菌引起的,是一種接觸性,急性或慢性,敗血性傳染病。是近兩年在鵝群流行比較嚴重的細菌性疫病。中國養鵝歷史悠久,近年來,養鵝業發展很快,隨著新品種的育成和規模飼養推廣,鵝傳染性漿膜炎的防控也顯得十分重要。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鵝傳染性漿膜炎的病因分析鵝傳染性漿膜炎的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飼養環境惡劣。鵝棚和飼養用具沒有定期進行清洗,消毒,尤其是衛生,消毒,防疫意識較差的養鵝戶根本沒有對欄舍進行消毒,或者在消毒時不夠認真,嚴格,且沒有加強隔離,所有人員隨意進出鵝舍,且沒有更換專用的鞋帽,工作服。同時,鵝場沒有采取全進全出制的飼養方式,往往同場混合飼養鵝,鴨,雞等現象,從而容易引起交叉感染。另外,鵝場飲水水質較差,也是引起發病的一個原因。

    飼料營養搭配不合理,部分養殖戶,在幼鵝育雛階段通常飼餵肉雞飼料。育雛期後,鵝群主要以飼餵青草為主,或者搭配一定量的整顆玉米,稻穀等,沒有新增適量的必須營養物質,如微量元素,維生素等。因此,通常會引起缺乏營養或者所含營養不全面,有時還會發生啄癖。同時,由於投藥困難,拌料和飲水都較難且不夠準確,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較難預防發病,這也是導致該病容易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鵝苗質量較差。部分養鵝戶沒有重視種苗質量,往往在不正規的養鵝場購買鵝苗。這些鵝苗的質量本身就較差,比較容易發生鵝白痢,小鵝瘟,傳染性漿膜炎等疾病。

    2,臨床症狀

    發病初期。病鵝主要表現出體溫升高,精神萎靡,食慾,飲欲減退,腿軟無力或者出現不明原因的跛行,往往獨自離群臥地或者堆擠在一起。有漿液性分泌物從眼睛流出,導致眼眶周圍的絨毛髮生黏連,形成“溼眼圈”,鼻孔會被分泌的黏液性物質堵塞,出現呼吸困難,打噴嚏的現象。開始排出水樣乳白色稀便,然後逐漸排出黃綠色或者黃白色稀便。隨著病程的進展,有些病鵝會表現出神經症狀,如頭頸震顫,共濟失調,不停搖頭擺尾,腿軟腳癱,出現跛行,拒絕站立行走,嚴重時甚至在行走時翻倒,且翻倒後仰臥較難翻轉。

    發病後期。病鵝表現出角弓反張,全身痙攣,雙腳呈划水樣擺動,往往由於抽搐而發生死亡。病鵝呈慢性經過時,還會出現頭頸彎曲反轉的現象,且由於採食,飲水困難而造成生長遲緩,發育不良等。

    3,實驗室診斷

    染色鏡檢。在無菌條件下取病死鵝的組織臟器,用新鮮切面在載玻片上壓印,接著滴加少量的甲醇進行2-3 min固定,自然乾燥後進行美藍染色或者瑞氏染色,然後使用顯微鏡檢查,發現兩極濃染的小桿菌,往往單個存在,少數成雙排列,很少呈鏈狀排列,且無法運動,菌體長度在1-5 um,寬度在0。2-0.4嗯。

    細菌培養與菌落形態。在無菌條件下采取病死鵝的心臟,肝臟以及乾酪樣滲出物,分別在巧克力瓊脂培養基上接種,分別放在燭罐和溫箱中在37℃溫度下進行24 h培養,能夠發現培養基上長出直徑在1-2毫米左右的菌落,在表面凸起,邊緣整齊,呈有光澤的透明奶油狀,且周圍沒有發生溶血,在斜射光下進行觀察能夠看到虹光。

    4、防治措施

    加強飼養管理。雛鵝飼餵富含營養的全價飼料,供給足夠的青綠飼料,並注意補充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禁止飼餵品質低劣或者發生黴變的飼料。確保育雛舍環境衛生良好,地面上存在的粗砂石以及尖銳異物要及時清除,避免腳蹼底面發生損傷。育雛階段,要確保舍內溫度、溼度適宜、穩定,儘可能防止發生冷應激。育雛階段防止密度過大,保持通風良好,避免產生過多的有害氣體。舍內保持乾燥、清潔衛生,每天清除垃圾、糞便1次,並採取常規消毒。

    疫病預防。主要採取疫苗防疫,一般在3-6日齡時給雛鵝免疫接種0. 5-1 mL的鴨疫裡默氏桿菌疫苗,具有較好的保護效果。如果第一次接種經過7天再進行1次加強免疫,具有更好的免疫效果。另外,還可採取藥物預防,即在鵝容易感染該病的日齡,在飼料或者飲水中新增高敏藥物進行預防給藥,且最好選擇使用中藥製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嫁接牡丹能活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