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回答明十三陵為什麼只有永陵和定陵有外羅城的問題,先說說何是外羅城。外羅城的原意為城外的大城,東晉以後建業城外只有竹籬,齊高帝時為防盜建外城,稱外羅城。而皇陵的外羅城是在陵園寶城和城前方院之外在設有外垣,形狀前方後圓。明十三陵中,只有永陵、定陵有外羅城。
據《明世宗實錄》卷一百八十五至卷一百八十七記載,嘉靖十五年(1536年)永陵動土興建前,在擬定陵寢規制時,就涉及到了外羅城建造問題。
永陵
永陵選址後,該年四月初九日,世宗在天壽山行宮召見武定侯郭勳、大學士李時等人,商議修飾七陵及營建山陵(即後來的永陵)事。禮部大臣上奏了較詳細的修陵建陵事項。其中一項是人事設定,包括設總督工程武職大臣、工部堂上官、總擬規制禮部堂上官、總督官軍兵部堂上官、科道官、各衙門選取才幹官各一人,協同工部堂官兼理工程。又建議“壽宮規制,合欽遵聖諭量擬長陵,本部行內官監會同畫圖,上請欽定”。
山陵預建定下來後,世宗又覺得心裡不安,他對李時說:“山陵預建已定,但朕恐德澤不曾沾民,遽自圖以重勞民力,又未知將來公論何如,朕心寔愧懼,今可敕問臣民許我否?”結果是府部等衙門及百官都上疏“當建”。
四月二十日,世宗命郭勳、李時主管建造事總督工程,命少保禮部尚書夏言協助主管建造事,總擬永陵規制,並確定修理七陵為四月二十二日卯時(5時至7時),預建山陵(即永陵)為同日申時(下午3時至下午5時)。
五月,夏言等人將畫好的永陵設計圖呈上御覽。世宗看後,下令禮都會同郭勳、工部官員、翰林院講讀等官員再共同商議,將皇妃從葬帝陵的方式也畫出圖來,一併送給他看。
大臣們明白世宗的用意,要把皇妃也考慮進來。他們畫好圖呈上,並上奏說,過去皇妃從葬的情況在《會典》中有記載。“今擬於外垣之內,寶城之外,左右相向,以次而祔,庶合禮制,謹畫圖貼說呈覽,仰請聖斷施行。”
擬定的方案中的寶城之外設有外垣,這個外垣就是外羅城,“祔”是合葬的意思,這裡指葬在帝陵的旁邊,將皇妃依次葬於外垣與寶城的中間地帶。這樣既合乎禮制,又滿足了世宗的心願,世宗指示說:都按你們說的辦。還有未盡事宜,等待“朕親往決之。”
這就說明,永陵建外羅城,是在嘉靖十五年五月規劃的,作用是在外羅城內寶城兩側祔葬世宗妃子。
永陵的外羅城按規式建造了,世宗的33名皇妃中,只有貴妃沈氏、貴妃文氏、靖妃盧氏入悼陵(實為妃墳),賢妃鄭氏入賢妃墳,貴妃閻氏、王氏,貞妃馬氏榮妃楊氏與與二位太子共入四妃二太子墳園,這8為皇妃只是葬入了十三陵陵區內,並沒有葬在永陵外羅城內寶城兩側。其餘的皇妃沒有葬入十三陵的殊榮,都葬在了京西金山。
可以看出,永陵的外羅城並沒有起到它的作用,是以“皇妃祔葬”為名,行擴大陵園之實。
清代梁份《帝陵圖說》所記載的永陵建成後,世宗閱視陵工,責問工部大臣這樣就完了嗎?工部大臣說:“外面還要建一圈牆呢!”這樣就有了外羅城的說法,這是沒有根據的。此類的說法都是以訛傳訛。
《明史·朱賡傳》記定陵營建:“帝營壽宮於大峪山,命賡往視。中官示帝意欲仿永陵制。賡言:‘昭陵在望,制過之,非所安。’疏入,久不下。已,竟如其言。”
定陵
朱賡話的意思是,神宗父親的昭陵就在眼前,規制超過了昭陵,心裡會不安的。但他的奏疏呈上後,很久沒有批下來。後來,定陵基本仿照永陵建造,成為十三陵中的第三大陵。“竟如其言”可以理解為規制蓋過了昭陵,壓了他父親一頭。
定陵外羅城究竟是什麼樣子,清朝梁份《帝陵圖說》中有這樣記載:“鋪地牆基,其石皆文石,滑澤如新,微塵不能染。左右長垣琢為山水、花卉、龍鳳、麒麟、海馬、龜蛇之壯(狀),莫不宛然逼肖,真巧奪天工。”
定陵外羅城裡也沒有葬皇妃,神宗的10個皇妃中,只有皇貴妃李氏、順妃李氏、皇貴妃鄭氏、昭妃劉氏和端妃周氏,葬在了銀錢山東麓的五妃墳,雖在十三陵陵區之內,卻不在外羅城之內。
謝謝邀請。回答明十三陵為什麼只有永陵和定陵有外羅城的問題,先說說何是外羅城。外羅城的原意為城外的大城,東晉以後建業城外只有竹籬,齊高帝時為防盜建外城,稱外羅城。而皇陵的外羅城是在陵園寶城和城前方院之外在設有外垣,形狀前方後圓。明十三陵中,只有永陵、定陵有外羅城。
明永陵和定陵的外羅城是怎麼來的,還要看《明史》和《明實錄》中是怎樣記載的。據《明世宗實錄》卷一百八十五至卷一百八十七記載,嘉靖十五年(1536年)永陵動土興建前,在擬定陵寢規制時,就涉及到了外羅城建造問題。
永陵
永陵選址後,該年四月初九日,世宗在天壽山行宮召見武定侯郭勳、大學士李時等人,商議修飾七陵及營建山陵(即後來的永陵)事。禮部大臣上奏了較詳細的修陵建陵事項。其中一項是人事設定,包括設總督工程武職大臣、工部堂上官、總擬規制禮部堂上官、總督官軍兵部堂上官、科道官、各衙門選取才幹官各一人,協同工部堂官兼理工程。又建議“壽宮規制,合欽遵聖諭量擬長陵,本部行內官監會同畫圖,上請欽定”。
山陵預建定下來後,世宗又覺得心裡不安,他對李時說:“山陵預建已定,但朕恐德澤不曾沾民,遽自圖以重勞民力,又未知將來公論何如,朕心寔愧懼,今可敕問臣民許我否?”結果是府部等衙門及百官都上疏“當建”。
永陵
四月二十日,世宗命郭勳、李時主管建造事總督工程,命少保禮部尚書夏言協助主管建造事,總擬永陵規制,並確定修理七陵為四月二十二日卯時(5時至7時),預建山陵(即永陵)為同日申時(下午3時至下午5時)。
外羅城是幹什麼用的?五月,夏言等人將畫好的永陵設計圖呈上御覽。世宗看後,下令禮都會同郭勳、工部官員、翰林院講讀等官員再共同商議,將皇妃從葬帝陵的方式也畫出圖來,一併送給他看。
大臣們明白世宗的用意,要把皇妃也考慮進來。他們畫好圖呈上,並上奏說,過去皇妃從葬的情況在《會典》中有記載。“今擬於外垣之內,寶城之外,左右相向,以次而祔,庶合禮制,謹畫圖貼說呈覽,仰請聖斷施行。”
擬定的方案中的寶城之外設有外垣,這個外垣就是外羅城,“祔”是合葬的意思,這裡指葬在帝陵的旁邊,將皇妃依次葬於外垣與寶城的中間地帶。這樣既合乎禮制,又滿足了世宗的心願,世宗指示說:都按你們說的辦。還有未盡事宜,等待“朕親往決之。”
這就說明,永陵建外羅城,是在嘉靖十五年五月規劃的,作用是在外羅城內寶城兩側祔葬世宗妃子。
永陵的外羅城按規式建造了,世宗的33名皇妃中,只有貴妃沈氏、貴妃文氏、靖妃盧氏入悼陵(實為妃墳),賢妃鄭氏入賢妃墳,貴妃閻氏、王氏,貞妃馬氏榮妃楊氏與與二位太子共入四妃二太子墳園,這8為皇妃只是葬入了十三陵陵區內,並沒有葬在永陵外羅城內寶城兩側。其餘的皇妃沒有葬入十三陵的殊榮,都葬在了京西金山。
可以看出,永陵的外羅城並沒有起到它的作用,是以“皇妃祔葬”為名,行擴大陵園之實。
清代梁份《帝陵圖說》所記載的永陵建成後,世宗閱視陵工,責問工部大臣這樣就完了嗎?工部大臣說:“外面還要建一圈牆呢!”這樣就有了外羅城的說法,這是沒有根據的。此類的說法都是以訛傳訛。
定陵為何也有外羅城?因為它是仿照永陵建造的,永陵的規制就成了定陵的樣板。《明史·朱賡傳》記定陵營建:“帝營壽宮於大峪山,命賡往視。中官示帝意欲仿永陵制。賡言:‘昭陵在望,制過之,非所安。’疏入,久不下。已,竟如其言。”
定陵
朱賡話的意思是,神宗父親的昭陵就在眼前,規制超過了昭陵,心裡會不安的。但他的奏疏呈上後,很久沒有批下來。後來,定陵基本仿照永陵建造,成為十三陵中的第三大陵。“竟如其言”可以理解為規制蓋過了昭陵,壓了他父親一頭。
定陵外羅城究竟是什麼樣子,清朝梁份《帝陵圖說》中有這樣記載:“鋪地牆基,其石皆文石,滑澤如新,微塵不能染。左右長垣琢為山水、花卉、龍鳳、麒麟、海馬、龜蛇之壯(狀),莫不宛然逼肖,真巧奪天工。”
定陵外羅城裡也沒有葬皇妃,神宗的10個皇妃中,只有皇貴妃李氏、順妃李氏、皇貴妃鄭氏、昭妃劉氏和端妃周氏,葬在了銀錢山東麓的五妃墳,雖在十三陵陵區之內,卻不在外羅城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