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祖父,名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幼年時豁達開朗,不拘禮法,讀書只求大體瞭解文中的要旨,就放棄不讀。他為人謙遜,樂善好施,急人所困,甚於對待自己。衣食稍微有了結餘,就增加日常開支,或者把財物施給他人,立即用完。因為這個多次在飢餓寒冷中過著窮困的生活,然而始終不後悔。不久又有了盈餘,就說:“我本來知道這些終究不能困住人(或:使人受困)。”更加不再吝惜(錢財)。災荒之年,(他)賣掉自己的田地來救濟飢餓的人,豐收後,那些被救濟的人準備償還他,祖父說:“我本來自己就有賣掉它的想法,並不是因為你們的緣故啊。”不管是瞭解的還是不瞭解的人(或:人不管是瞭解的還是不瞭解的),(祖父)都徑自(或:隨性地)與他們談笑,且敞開心扉,相談甚歡。小人有時侮辱欺負他,祖父終沒有懲治他們,人們也不能揣測他的心理。李順叛亂,圍攻眉州。祖父當年二十二歲,每天拿著兵器登上城樓。恰逢他的父親病逝,叛賊圍攻更加緊急,城裡的居民彼此看著對方哭泣,沒有再活下去的念頭。可是祖父獨自辦理喪事執守禮節,竭盡哀思就像平常一樣。太夫人非常擔憂,祖父打起精神慢慢寬慰她說:“朝廷終究不會放棄我們,蜀州的叛賊將要被打敗了。”慶曆年間,(朝廷)才下詔在州郡設立學館,讀書人歡快地談論(這件事),朝廷將根據這個選拔人才,他們爭著希望到學館裡盡職(或,學習)。祖父笑著說:“這是件好事,官員把這個當著美觀罷了。”祖父告誡子孫,不要和別人爭著進學館讀書。郡中的官吏一向殘暴苛刻,因為這個(百姓)受到嚴重的侵擾,祖父(就)寫詩來譏刺官吏。慶曆七年五月十一日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五歲。(我)聽說,自從五代動亂以來,蜀州求學的人減少,又因都留戀家鄉,不願意出來做官。祖父才讓他的兒子蘇渙到學館讀書,他用來勸導蘇渙成材的方法,沒有不用到的。等到蘇渙憑進士的身份得到官位回到家鄉,眉州的百姓爭相觀看,把這作為榮耀的事,都效仿蘇氏的方法教導他們的子孫。從這以後,眉州求學的人,一天天的增加,增到千餘人。然而我的父親小時候獨獨不願學習,到了壯年以後,還不能熟知詩書。祖父從來沒有過問(他的學習)。有人拿這件事問他,祖父沒有回答,過了很長時間,他說:“我的兒子還要擔心他不學習嗎?”不久,(我的父親)果然自己發憤努力學習,最終在世上名聲顯揚。祖父見解精確,有遠大的器量,在家中施行的、在家鄉出名的事,如此等等。假使(他)稍微能夠在世上任職,他的功名難道還會少嗎?不幸被埋沒,直到老死,在當時還沒有聲望。然而古代的賢人君子,也有沒有獲取功名而有傳記的人,只是因為世上有了解他(為他作傳)的人啊。祖父的聲名、事蹟(之所以)沒有流傳,不只是(因為)一生自我放逸(或:灑脫不羈)、遠離功名,也是他的子孫沒有把他的聲名、事蹟告訴他人的過失。所以分條記下他一生行事的大概情況,來告知當世君子。恭謹陳述。
譯文:祖父,名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幼年時豁達開朗,不拘禮法,讀書只求大體瞭解文中的要旨,就放棄不讀。他為人謙遜,樂善好施,急人所困,甚於對待自己。衣食稍微有了結餘,就增加日常開支,或者把財物施給他人,立即用完。因為這個多次在飢餓寒冷中過著窮困的生活,然而始終不後悔。不久又有了盈餘,就說:“我本來知道這些終究不能困住人(或:使人受困)。”更加不再吝惜(錢財)。災荒之年,(他)賣掉自己的田地來救濟飢餓的人,豐收後,那些被救濟的人準備償還他,祖父說:“我本來自己就有賣掉它的想法,並不是因為你們的緣故啊。”不管是瞭解的還是不瞭解的人(或:人不管是瞭解的還是不瞭解的),(祖父)都徑自(或:隨性地)與他們談笑,且敞開心扉,相談甚歡。小人有時侮辱欺負他,祖父終沒有懲治他們,人們也不能揣測他的心理。李順叛亂,圍攻眉州。祖父當年二十二歲,每天拿著兵器登上城樓。恰逢他的父親病逝,叛賊圍攻更加緊急,城裡的居民彼此看著對方哭泣,沒有再活下去的念頭。可是祖父獨自辦理喪事執守禮節,竭盡哀思就像平常一樣。太夫人非常擔憂,祖父打起精神慢慢寬慰她說:“朝廷終究不會放棄我們,蜀州的叛賊將要被打敗了。”慶曆年間,(朝廷)才下詔在州郡設立學館,讀書人歡快地談論(這件事),朝廷將根據這個選拔人才,他們爭著希望到學館裡盡職(或,學習)。祖父笑著說:“這是件好事,官員把這個當著美觀罷了。”祖父告誡子孫,不要和別人爭著進學館讀書。郡中的官吏一向殘暴苛刻,因為這個(百姓)受到嚴重的侵擾,祖父(就)寫詩來譏刺官吏。慶曆七年五月十一日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五歲。(我)聽說,自從五代動亂以來,蜀州求學的人減少,又因都留戀家鄉,不願意出來做官。祖父才讓他的兒子蘇渙到學館讀書,他用來勸導蘇渙成材的方法,沒有不用到的。等到蘇渙憑進士的身份得到官位回到家鄉,眉州的百姓爭相觀看,把這作為榮耀的事,都效仿蘇氏的方法教導他們的子孫。從這以後,眉州求學的人,一天天的增加,增到千餘人。然而我的父親小時候獨獨不願學習,到了壯年以後,還不能熟知詩書。祖父從來沒有過問(他的學習)。有人拿這件事問他,祖父沒有回答,過了很長時間,他說:“我的兒子還要擔心他不學習嗎?”不久,(我的父親)果然自己發憤努力學習,最終在世上名聲顯揚。祖父見解精確,有遠大的器量,在家中施行的、在家鄉出名的事,如此等等。假使(他)稍微能夠在世上任職,他的功名難道還會少嗎?不幸被埋沒,直到老死,在當時還沒有聲望。然而古代的賢人君子,也有沒有獲取功名而有傳記的人,只是因為世上有了解他(為他作傳)的人啊。祖父的聲名、事蹟(之所以)沒有流傳,不只是(因為)一生自我放逸(或:灑脫不羈)、遠離功名,也是他的子孫沒有把他的聲名、事蹟告訴他人的過失。所以分條記下他一生行事的大概情況,來告知當世君子。恭謹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