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流年之夏
-
2 # 使用者566706995143
《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中國古代長篇歷史章回小說。作者一般被認為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是四大名著中唯一一本根據歷史事實改編之小說。演義以史為據,以儒家思想為本,強調“忠義”;著重描寫戰爭,講述漢末黃巾之亂至魏、蜀漢及吳三國鼎立,到西晉統一百餘年間歷史,刻畫了眾多英雄人物。
自《三國演義》問世以來,各式各樣的版樣層出不窮,明代刻本有20多種,清代刻本也有70多種,在中國民間流傳甚廣。康熙二十八年,日僧湖南文山編譯出版日文字《通俗三國志》之後,北韓、日本、印度尼西亞、越南、泰國、英國、法國、俄國等許多國家都對《三國演義》有本國文字的譯本,並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這部小說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三國演義一共120回,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5大部分。裡面穿插著英雄逐鹿中原、曹操崛起、孫策立業、劉備興起等眾多環節。
1、黃巾起義。開始於漢靈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在鉅鹿人張角的號令下,紛紛揭竿而起。他們頭扎黃巾,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對東漢朝廷的統治產生了巨大的衝擊,直接導致了軍閥割據、各自為政。
黃巾起義,當時朝廷腐敗、宦官外戚爭鬥不止、邊疆戰事不斷,國勢日趨疲弱,又因全國大旱,顆粒不收而賦稅不減,
2、董卓之亂。京中動亂,董卓在北芒立下了救駕大功,回京後便掌權。又招攬呂布殺掉丁原,很快就吞併了附近兩大軍閥兵力。隨後董卓廢少帝,立劉協即位(是為漢獻帝),且不久就弒害了少帝及何太后,專斷朝政。
3、群雄逐鹿。董卓死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迎漢獻帝於許昌建都,並運用權謀除去了呂布、袁術等人。在其後的官渡之戰中,曹操以少勝多大敗袁紹,繼而一統北方,為此後魏國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江東,孫堅之子孫策多年苦心經營,終於稱霸江東六郡八十一州。孫策亡故後,其弟孫權繼業。孫權在周瑜等人扶持下,為吳國的建立積聚了強大的實力。劉備則與關羽、張飛二人桃園結義,共同立起輔佐漢室的大旗。劉備在汝南遭曹操戰敗,投奔荊州劉表。而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足智多謀而又心懷天下的諸葛亮輔佐。
4、三國鼎立。曹操統一北方後開始舉兵南征,面對曹操南征之勢,劉備遣諸葛亮往江東與孫權結盟。諸葛亮憑藉機智在江東舌戰群儒,最終促成孫、劉聯軍,並在赤壁之戰中透過反間計、連環計、苦肉計等一系列有步驟、有計劃的行動,大破曹軍。赤壁大戰過後,劉備、孫權轉而互爭荊州。經過多次交量,致使其“賠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最終在諸葛亮的譏諷中嘔血而亡,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的長嘆。此後,劉備又奪取西川,至此,天下大勢抵定,三國鼎立局面形成。
5、三國歸晉。三足鼎立,孫權仍然一心要荊州,決定發兵拿荊州。東吳與曹魏和好,呂蒙以白衣渡江之計奪取荊州,關羽中埋伏被擒被押往東吳,寧死不降,被斬首。劉備痛失荊州、義弟關羽,欲起兵攻打東吳為關羽復仇。接著張飛在睡夢中被部下範疆、張達暗殺,兩人逃往東吳。劉備一意孤行要為關羽復仇。接著就發生了著名的夷陵之戰,陸遜以火攻,火燒連營,大敗蜀軍,劉備兵敗抵白帝城,臨終前託孤於諸葛亮,這在《出師表》中有所描述,諸葛亮為報劉備知遇之恩,平定南蠻後,六出祁山伐魏,最後病重在五丈原病逝。在魏國,司馬懿病死後,其子司馬師、司馬昭繼續掌握魏國大權,先後廢曹芳,立曹髦、殺曹髦、立曹奐。司馬昭之子司馬炎篡位,改國號為晉,自立皇帝,魏國滅亡。西晉發兵進攻東吳,經一場惡戰後打敗吳軍。吳主孫皓投降,吳國滅亡。經過近百年的戰亂,三國時代終於落幕,由西晉統一了全中國,成就了又一個大一統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