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吳鉤的鉤沉
-
2 # 倪說歷史
史學界一般認為,中國在明代後期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並且進入清朝以後還有所增長。主要表現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方面,即出現了僱傭勞動,特別是手工業中的機戶出資,機工出力。
不過,明清時期的資本主義萌芽發展是很緩慢的,直到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依然十分微弱,封建的自然經濟仍然居於統治地位。導致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的原因是錯綜複雜的,不外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土地可以自由買賣。土地可以自由買賣,由此導致中國封建社會形成地主、商人、高利貸者三位一體的封建剝削體系,對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和發展,產生了極其不利的影響。中國封建社會的商人、高利貸者在積累了一定的資金之後,總要購買田宅,從事土地剝削和房屋出租,使利潤和利息轉化為地租和房租。也就是走上“以末致富,用本守之”的道路,從而使自己轉化為封建地主,或兼有雙重身份。這種由於土地可以自由買賣而形成的地產、商業資本和高利貸資本的互相轉化,既增強了中國封建制地主經濟的活力,又嚴重地妨礙了工商業的正常發展。
其二,國家和城市對資本主義的阻礙。城市是工商業最集中的地區,中國封建城市的誕生,完全是出於封建統治的需要,而與工商業者無涉。大大小小的城市是封建勢力的堡壘。城市中的主要居民是封建官僚、地主、軍隊等消費人口,工商業者居於從屬地位。明清時期一些新興的工商業區,依然不是工商業者可以自由發展的地盤。如蘇州閶門外一帶,封建統治者以那裡“地方遼闊,各匠數盈萬餘”,決定“設官彈壓,專司統率,立法稽查,庶杜釀患。”
-
3 # 數到五答應我
想多了,不是有點商業就是資本主義,中國從本質上就不可能走資本主義,如果有商業就是資本主義你看看貨殖列傳,還有管子,中國多少年錢就玩經濟了現在的商業套路當初中國就玩了。
-
4 # 1968花果山
資本主義萌芽是人類社會經濟由農耕經濟向工商業經濟轉化的開端。
人類走出蠻荒的狩獵時代後,進入的第一個經濟狀態便是農耕經濟。隨著農耕經濟的發展,慢慢出現了手工業和商業。在農耕經濟時代,農業是國家和家庭經濟的支柱。在中國表現國家的稅收來自於農業,社會生產以家庭為單位,是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到了明朝中後期,在中國經濟富足的江南地區,絲織業和制瓷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絲織業和制瓷業最早從家庭副業中走出來,成為個別富人專門從事的主業。這些富有的家庭出錢購買織機和原料,提供廠地,僱傭技術熟練的人從事絲綢生產,計件或計工付給報酬,這就是"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生產方式。和資本主義制度下僱傭和被僱傭的生產方式類似,學者們稱之謂資本主義萌芽。這種生產方式假如能持續發展,機戶會變得更加富有,充足的資本會推動生產技術的改新和進步。甚至推動機器的出現,生產效率的提高會使產品價格降低,從而瓦解家庭手工作坊的副業生產。出現真正的工業和商業文明到來,中國就邁進工商業文明,也就是資本主義時代。但歷史就有假如,這種趨勢隨著明清更替消失了。清朝建立後,閉關自守,重農抑商,再加上西方先中國一步邁向工業文明,我們就只有可惜的資本主義萌芽了,沒能長成參天大樹。
回覆列表
我對所謂的晚明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之說是比較懷疑的,主要基於兩項實證:
第一,明代的勞動力價格非常之低下,終明一代,勞動力價格一直徘徊在“日薪三分銀”(折成銅錢的話,約20文)的水平線上下,這是什麼概念,按明代物價,一名日收入只有20余文錢的明代平民,即使不計入衣物與租房的開支,只計全家人的口糧與副食的基本消費,就已入不敷出,很難支撐一個五口之家的開銷。
即使在晚明,這一低水平的勞動力價格仍然未見明顯上升。如果城市商業出現快速增長,有了所謂的資本主義萌芽,勞動力價格必定是會明顯上漲的。為什麼整個明代的勞動力價格都維持在低水平狀態?從這個角度來看,晚明商品經濟的發展水平也許被今人高估了。
第二,晚明自海外白銀大量流入之後,白銀成了實際上的結算貨幣。但以白銀為支付工具,使用起來的麻煩程度超乎我們的想象,不但因為白銀沉重,異地搬運困難,而且,白銀在中國基本上都是以稱量貨幣的初級形態流通於市場,明政府從來都未曾設想將白銀鑄成規定了面值的銀幣、銀元,以政府信用發行。
作為沒有完成標準化的稱量貨幣,有一個天然的缺陷:每一次交易之時,都需要鑑別銀子的成色、稱量銀子的重量。如果城市商業特別發達,出現了所謂的資本主義萌芽,為什麼明朝人沒有發明銀元?可能你會說,他們有銀票啊。不好意思。明代社會還沒有銀票,能夠匯通天下的銀票是清代才出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