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江釣翁1
-
2 # 雷哥小築
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解決問題的方式並不在問題本身。
“水課”去水的關鍵看似是教師,其實根本就不是。
關鍵在於制度。
為什麼高校會出現“水課”,為什麼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滑坡?
大概可以從以下3個視角進行解讀吧。
1、高校以科研為核心,老師心思不在教學上教學本應該是高校的核心職能之一。但是,如今高校的發展導向已經異化。
大學排名都是以論文、專案、經費、獲獎等科研成果作為主要指標。
當然學校對老師的考核、晉升職稱、各種獎勵也都是以科研成果為主。
能發SCI、SSCI論文,拿國家級課題的老師才是香餑餑;那些潛心教學的老師被邊緣化。
在這種導向下,老師的精力自然就向科研傾斜。
能夠做到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固然好,但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話,只能以科研為重。
透過南大梁教授“404”事件就可窺見高校發展導向之一斑。
2、教學評價束縛教師手腳學校以提高教學質量為初衷,構建一系列指標構成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其中學生評教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但是,制度用好了能夠發揮積極作用,用不好反而產生負面效用。
也正是這項制度,給老師戴上了緊箍咒。
因為教學質量關乎老師晉升職稱等直接利益。
所以高校出現了一種很怪的現象,老師為了教學質量評價拿到高分討好學生。
於是,討好學生的老師受熱捧,嚴格要求學生的老師被冷落。
討好學生的老師放鬆對學生的要求,出勤要求不嚴,考試提前劃題,學生輕鬆過關。
3、考試指揮棒的作用失效考試本是檢驗學生掌握知識的手段,是引導學生努力學習的指揮棒。
但是,在高校考試這個指揮棒已經失靈了。
因為考試有範圍,甚至有的學生連背題都懶得背,直接透過作弊就能輕鬆過關。
如此以來,那些每天認真上課的學生反而在學校裡成了笑話。
高校普遍實行的是嚴進寬出,透過高考進入大學的學生大多數都能順利畢業。
學校為了保障學生畢業,在考試環節也頗費心思。
考試不及格,會有補考,會有重修,畢業前還會有大補。
試想一下,如此毀人不倦,四年下來培養出的大學生究竟能學會什麼?
今年,教育部發布《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
要求各高校嚴抓本科教育,淘汰“水課”、打造“金課”。並要求高校制定教授給本科生上課的專門管理規定,確保教授全員給本科生上課。
但是,就目前高校的實際情況來看,在“水課”和“金課”之間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這些根上的問題不解決,本科教學質量不會實現根本性扭轉。
-
3 # 中小學教育者
教學質量的提高的必然措施是教師付出的多少。這個顯而易見。關鍵是教師能不能靜下心來安心從教。這一點做到了,何愁教學質量不上去呢?
國家想強盛就要靠教育,教育要強盛要靠教師。
-
4 # 何舒曼
我在美國大學教了一年書。對於美國大學如何杜絕“水”課還是有一些感受的。杜絕“水”課的利器主要有兩個。一個來自學生,一個來自校方。美國大學是學分制,學生的學費是一門一門地交的。學生交費上課10天之內如果對教師的課不滿意,可以全額退款走人。假如一個老師開的課很“水”。10天之內教室空空如也,那個尷尬就別提了。所以在課程設計上老師必須反覆考量,在上課的質量上必須慎之又慎。這個不是靠教師自己自律提高什麼師德,主要是市場決定一切。另一個壓力來自學校,美國大學的老師工作合同都是一年一簽。我的美國同事在這所大學工作了25年,依然照舊一年一簽。假如一個老師今年工作不努力,那明年的飯票就泡湯了。如果一個老師心存東家不打打西家的念頭,那更是大錯特錯。你轉一學校任教,對方學校對你轉校的原因肯定查了又查。如發現你是“水貨專家”。那你這輩子的教師之路就算完了。我有個學生問我,說她英語不算很好,也沒有什麼本事,但又想去美國。我就直接對她說叫她不要去。因為那地方我去過。美國不養懶人,也不養沒本事的人。這兩種人進了美國絕對混不好。搞不好還會餓死街頭。我們高校裡的很多“叫獸”去美國就肯定叫得更慘。因為他們只會上“水課”,寫些“水論文”騙國家,騙人。
回覆列表
美國有的高校上課“水”也不少,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教師的敬業精神,不是教師的業務水平(當然業務水平也不能少)。這個問題一線教師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