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夜寒
-
2 # wendy091701
最近遇到很多關於自閉症的問答,清晰的認識到華人對自閉症瞭解甚少。自閉症,簡而言之就是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世界,你接收,不傳送資訊與外界交流,包括了手勢、語言,目光、身體接觸等多種方面。
孩子說話晚,要看晚到什麼程度,這個有一般的界限在,如果孩子超過這個界限,需要帶孩子去醫院做詳細的檢查,是否有聽力障礙?聲帶是否有生理疾病?等等生理方面的問題排查完畢,再來考慮是否有自閉等心理因素。簡而言之,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要多注意孩子的異常情況,但是也不要草木皆兵,胡作猜想。孩子是很敏感的,大人的焦慮在很多時候會很直觀的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
3 # 心物多元
懷疑自閉就很麻煩,是父母沒有信心不堅定孩子沒有問題的表現。
有自閉症譜系問題孩子家庭的共同點
1,家族遺傳,家族正負能量的累積與宣洩。
父母雙方家族裡有精神類病症,性格內向壓抑,說話晚,心智發育晚、開竅晚,體質弱,家族關係混亂矛盾糾紛等等。其實有些精神病也反而能生出高智商的孩子。
家族正負能量的累積,就是傳說中的功德累積問題。一個人能取得大的成就事業,其實是上幾代人累積的變現或呈現,與他本人有什麼良好的教育高檔的圈子學區房能力智力等沒有什麼必然的關聯。短期的看能考上國內一流大學也是幾代人平凡樸素的累積。
2,身弱心強,大齡生育,過度勤勞與過度收割透支,從小到大,以小博大中獎太多幸運太多,透支了下面幾代福報,消耗了過多福德,留給孩子的就少了。
學制太長了,大齡孕婦,孕前長期從事高耗腦力精力的工作,男女精力長期消耗過多,有人說高知家庭自閉症多也是這個精力弱的原因。還有孕中吵架生悶氣壓抑想不開。
心強就是過分的爭強好勝,攀比心太強,太要面子。其實各種成功要有持續旺盛的精力做後盾的。膽子大精力旺盛是成功(主要指升官發財,非學術人文成就)者必備的條件,與智力能力學歷高沒有必然聯絡,這個是永恆的道理,過去沒學歷憑膽子大,現在將來都是,學歷高只是輔助。
3,語言環境胡亂
家裡有普通話,兩種地方話,甚至還有外語,差異大,不統一,各自說各自的。孩子在場時儘量統一用普通話。母語是長期在語言環境裡薰陶出來的不是教出來的。
4,不會帶孩子,不敢管孩子
都是按照書本養孩子,按照所謂的年齡對照表教孩子技能,多是愚蠢的拔苗助長的。
不會逗孩子玩,一板正經,機械教條刻板,書本化。
怕孩子有心理陰影不敢管教,豈不知,規矩都是建立在心理陰影之上的,有陰影才產生思想。
5,過度關愛照顧,退化本能,阻礙成長。
過度照顧,孩子冷暖不知,飢渴疼憋尿等各種感官感覺沒有體驗過,長期的紙尿褲,嬰兒時期沒有包裹過,過度安靜的高檔無人氣小區。
6,沒有集體組織觀念,總想著獨自生活不需要別人。兩個陌生人來到陌生城市組建家庭,步子跨越的太大,家族的靈魂大都還在農村,很多靈魂沒跟上,周圍沒有親戚沒有朋友沒有組織集體沒有孩子群,住在鄰居互相不來往的地方。各個行業都在提速,與提速平衡的是環境汙染與發育遲緩。一方強勢,隔離孩子與另一個家族的基本來往。
真自閉症是如何訓練出來的?
網上搜索幾個名人家長辦的機構就知道自閉症是如何訓練培養出來的,雖然他們的帶領迷失了很多人,但是還是有堅決不走他們道路的家長,堅持不去機構,自己偷偷的悄悄的把孩子帶好,除了很近的親戚,外人都不知道。儘管那些名人家長帶領很多人走錯了路,也是歷史的必然,也可能是使命,沒有犧牲就沒有變革,也就沒有反面教材來教育後來的家長,也算是有功勞的。
自閉症的康復,只能是悄悄的康復,只有很小的範圍知道。
大張旗鼓的搞太不可能了,光是是那個自閉症的帽子長大後沒有出眾的才華是扔不掉的。
真的自閉症,多是家長從一兩歲,發現孩子心智或語言落後,經過各級專業諮詢診斷後,就開始努力學習自閉症的各種干預方法,學習ABA訓練感統,訓練對視與訓練社交,用器具鼓搗不說話孩子的口腔。努力朝機構專家要求的方向靠攏,這樣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很可能一個具有國際標準症狀的自閉症就初步形成了,再後期其實就是變呆傻了。
這是多年的家訪指導此類孩子的經驗總結,都是與主流不同的思想,只供有緣人參考。
回覆列表
不是,每個孩子跟每個孩子的說話時間都是不一樣的有的說話早有的說話晚,寶媽寶爸平時可以多對孩子進行語言溝通,提高孩子的語言認知度,如果還是不放心可以去醫院檢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