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pzyyo24296

    定量實驗之一:一定體積、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製[實驗儀器]容量瓶、托盤天平(或量筒)、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和藥匙。[實驗步驟](1)計算:根據要求計算出固體溶質的質量或液體的體積;(2)稱量或量取;(3)溶解:往小燒杯中放入溶質,加入適量的蒸餾水,用玻璃棒攪拌溶解。(但用98%濃硫酸配製溶液時,一定要把98%濃硫酸沿燒杯壁倒入盛水的燒杯中,邊倒邊攪拌)(4)轉移:將溶解的溶液冷卻至室溫,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5)洗滌:用少量蒸餾水沖洗玻璃棒和燒杯2~3次,並將每次的洗滌液也倒入容量瓶中;(6)定容:向上述容量瓶繼續加蒸餾水至離刻度線1~2釐米,改用膠頭滴管逐滴加入蒸餾水,直到凹液麵最低點與刻度線相切;(7)裝瓶:將溶液轉入試劑瓶,貼好標籤放在指定位置存放。[注意事項](1)容量瓶在使用前要檢驗是否漏水;(2)轉移溶液要用玻璃棒引流;(3)只能配製容量瓶上規定的容積的溶液,溶液溫度需與標註溫度相仿。(4)配製好的溶液不能長期存放在容量瓶中,要及時倒入指定的細口瓶中。(5)定容時,仰視讀刻度,液麵會看低,所加水量增大,濃度變小;反之,俯視濃度變大。(6)用膠頭滴管滴加蒸餾水時,若液麵過了刻度線,就宣佈實驗失敗,重做實驗。定量實驗之二:中和滴定[實驗儀器]酸式滴定管、鹼式滴定管、錐形瓶、燒杯、鐵架臺、滴定管夾。[實驗的關鍵]①、準確量取酸液和鹼液的體積;②、選擇適宜的指示劑準確判斷滴定終點。[實驗步驟](1)滴定前的準備工作①、洗滌滴定管。依次用洗液、自來水、蒸餾水洗滌乾淨。②、檢查滴定管是否漏水,操作中活塞轉動是否靈活。③、用待裝溶液潤洗滴定管2~3次,以保證裝入溶液時不改變原溶液的濃度。(2)滴定(以已知標準酸液滴定未知鹼液為例)①、準備標準酸溶液:注酸液→趕氣泡→調節液麵(在“0”或“0”以下)→記錄讀數。用同樣的方法把鹼式滴定管準備好並記下讀數。②、量取待鹼液:取鹼溶液→放入錐形瓶→滴加指示劑。把錐形瓶放在酸式滴定管下,墊一張白紙。③、操作: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不斷振盪錐形瓶,眼睛注視錐形瓶中溶液顏色變化。邊滴邊振盪→滴加速度先快後慢→注意指示劑的變化→判斷終點(半分鐘不再變化)→記下V(終)讀數。(3)重複滴定2~3次,計算平均值。定量實驗之三:硫酸銅晶體中結晶水含量的測定[實驗儀器]托盤天平、研缽、坩堝、坩堝鉗、三腳架、泥三角、玻璃棒、乾燥器、酒精燈。[實驗步驟](1)研磨:在研缽中將硫酸銅晶體研碎。(2)稱量:準確稱量坩堝質量和硫酸銅晶體質量。(3)加熱:將盛有硫酸銅晶體的坩堝放在三腳架上面的泥三角上,用酒精燈緩慢加熱,同時用玻璃棒輕輕攪拌硫酸銅晶體,直到藍色硫酸銅晶體完全變成白色粉末,且不再有水蒸氣逸出。然後將坩堝放在乾燥器裡冷卻。(4)稱量:冷卻後,稱量坩堝和無水硫酸銅的質量。(5)再加熱稱量:把盛有無水硫酸銅的坩堝再加熱,然後放在乾燥器裡冷卻後再稱量,記下質量,到連續兩次稱量的質量差不超過0.1g為止。(6)計算。[注意事項](1)硫酸銅晶體必須研細;(2)加熱後的固體必須在乾燥器中冷卻,防止吸水;(3)兩次稱量間質量差須小於0.1g;(4)不能用試管代替坩堝;(5)加熱要充分但不“過頭”(否則CuSO4也會分解)。定量實驗之四:中和熱的測定[實驗用品]大燒杯(500mL)、小燒杯(100mL)、溫度計、2個量筒(50mL)、泡沫塑膠或硬紙條、泡沫塑膠板或硬紙板(中心有兩個小孔)、環形玻璃攪拌棒。0.50mol.L-1鹽酸、0.55mol.L-1NaOH溶液。[實驗原理]在稀溶液中,酸跟鹼發生中和反應生成1molH2O,這時的反應熱叫中和熱。實驗中透過酸鹼中和反應,測定反應過程中所放出的熱量可計算中和熱。H+(aq)+OH-(aq)=H2O(l);△H=-57.3kJ.mol-1。[實驗步驟]1、在大燒杯底部墊泡沫塑膠或紙條,使放入的小燒杯杯口與大燒杯杯口相平,然後在兩大小燒杯間隙填滿泡沫或紙條,燒杯上用泡沫塑膠作蓋板,蓋板孔上插入溫度計和玻璃攪拌棒。2、用量筒量取50ml HCl(aq)倒入小燒杯中並測定HCl(aq) 溫度,記入下表。3、用另一量筒量取50ml NaOH(aq),並用溫度計測定NaOH(aq)的溫度,記入下表。4、把帶有硬紙板(泡沫塑膠板)的溫度計、環形玻璃攪拌器放入小燒杯中,並把量筒中的NaOH(aq)一次性倒入小燒杯(注意:防止濺出)攪動,準確讀取最高溫度。記入下表5、重複實驗兩次,取測量所得的平均值,做計算的依據6、資料處理(兩個近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巴西人口最稠密的地區是東南部為什麼那裡適合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