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個男人在流浪

    高考是大多數學子改變人生的重要途徑,所以在盛夏6月,會有無數雙眼睛盯著這件舉國大考。而前幾天在網路上鬧得沸沸揚揚的某省個別考生懷疑高考試卷被調包事件,也以鬧劇的形式塵埃落定。

    現如今,任何一門全國性的考試,公眾最關心的一環就是是否全程公平公正公開。而在古代,這一觀念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始於隋朝的科舉制度,是封建王朝選拔人才最倚仗的途徑,在那個官本位思想嚴重的時代,真才實幹者與渾水摸魚者都想在科舉中嶄露頭角,所以力求公正、嚴防舞弊,也是過去考場的重要工作。

    除了嚴格的搜身檢查,有一位皇帝敦促採取的措施,則顯得更加文明與人性化,他就是金世宗。他在徵求多方意見後提出:每逢開考前,讓全部考生沐浴,然後換上統一的考試服裝,再由差役帶至考場參加考試。這種做法既不失朝廷禮節,又讓考生得以體面,深得文人雅士的讚揚。

  • 2 # 青年史學家

    古代科舉和現在的高考可不一樣,科舉高中的人可以直接做官,比現在的公務員考試還實在,因此當時許多讀書人為了博取功名也使用了很多的作弊方法,官員們的反作弊手法也在與時俱進!

    方法一:洗澡沐浴

    從唐代開始,部分地區的考場為了防止考生夾帶小抄等物品,會集中組織考生們集體沐浴洗澡,同時身上穿著的衣服交由士兵搜查,待沐浴更衣完畢再進入考場!

    方法二:謄抄法

    許多考生都是有關係有背景的人,他們會與考官串通,從而在卷子上留下記號,透過這種方法獲得高分。因此當時的科舉制度也發生變化,所有考生的卷子會由專人進行統一謄寫,謄寫完畢後再交由專人批改考卷,以此降低作弊的可能性。

    方法三:分考場,隔房間

    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去南京的夫子廟,有一個科舉博物館,裡面詳細模擬了當時的考場狀態,當時的考生每個人都會有一個小房間,相互隔開進行考試,並且有差役不間斷進行巡視,巡邏密度很高,以此避免作弊。

    方法四:連坐法

    這個方法比較刁鑽,就是指定幾個考生相互連坐,如果有其中一名被發現作弊,那麼其他人也會受到牽連,這個犯法是唐代發明,聽說效果俱佳,這就促使考生之間相互監督,防作弊效率大大提高!

  • 3 # 鍛彰趣義

    科舉始於隋,至宋代逐漸成為最規範最嚴格的取士制度。有考試就有作弊,就有反作弊的手段。

    搜身當然是很重要的一招,宋初規定,考試時除《切韻》、《玉篇》等工具書外,只能帶少量應用之物,比如蠟燭,後來除了書案,其他東西一概不準帶入,怕的就是作弊。考生入場之前,都要由監門官一一搜身,一旦發現藏有作弊資料,立刻驅除。

    金國的手段更嚴格,負責檢查的不是監門官,而是士兵,而且是攜帶武器計程車兵。《金史·選舉志》記載,當時的檢查非常侮辱人格,考生不僅需要把衣服解開,還要把頭髮放下來,連鼻孔和耳孔都要看過,“解發袒衣,索及耳鼻”。

    後來逐漸發展成了統一的沐浴更衣,考生在考試前,統一沐浴,統一著裝,實際上不過是把強制檢查做得場面好看些,換湯不換藥。

    這套做法被清朝繼承了下來,康熙朝規定考生入場都要穿拆縫衣服、單層鞋襪,對隨身物品的種類和質量也有嚴格規定。雍正朝又進行了更嚴格的規定,考生攜帶的板凳只許用單層,不能有夾底。此外還規定士兵每搜到一名夾帶作弊者可獲得賞銀三兩。

    此外,還有針對試卷的保密手段,防止考生串通考官。常用的手法是彌封、謄錄、糊名,讓考官既看不到試卷的答主姓名,也不能透過辨別字跡來協助考生作弊。

    此外還有鎖院制度,同一場的考生同時進場,同時離場,避免洩題、透題、買卷等情況的發生。考場內還要分割成一間一間號舍,考生之間杜絕一切交流,且不允許隨意走動,還有兵丁四下巡考,監督考生。

    即便如此,作弊事件還是時有發生。

  • 4 # 予安何時安

    古代科舉考試呢時候怎麼防止作弊吶?

    第一、要防止有人替考,考生必須拿著帶當地官員官印的文書做擔保,一旦出現槍手,官員連坐。還有就是核對考生筆跡,考生所帶文書上也有對其外貌的描述,可以用以核對。

    第二、搜身沐浴,有的地方讓你更換朝廷準備的統一的服裝進行考試。

    第三、檢查所帶的考試物品,吃的食物、所帶的紙筆、蠟燭等等。

    第四、封閉考試場所,任何人、物禁止出入。

    第五、會把考生的名字糊住,考生所書的內容,重新找人謄寫,防止考官作弊。

    第六、會有朝廷專門派人來回巡查。

    第七、對作弊或協助作弊者,施以嚴酷的刑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讚美長城的句子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