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滿滿匯
-
2 # 老吳和蘄艾
清明插柳,端午隔艾。
艾草一般的要在端午時節收割
那為什麼是端午節割艾呢。
端午。
端是端正,剛剛好,的意思。
午這裡是午時的意思。
那麼午時,在十二時辰裡面。剛好是中午的11:00~1:00. 這個時候的太陽的最大。天地之間的陽氣也最旺。
午對人體的十二生肖是馬。對人體的心臟。心臟對應五行是火。
那麼5月。,同樣。用12地支表示是午月!剛才解釋了那麼久,午的意思。這裡是通用的。通俗的講就是火月!
那麼端午他的意思就是陽氣最旺,不偏不移,剛剛好。
那麼艾草為純陽之物。它採摘的時間,我陽氣,最旺的時候。也就是聚集了天地之間陽氣最旺的時機。
得天地,正陽之氣。
所以艾草藥五月五日午時採。
艾草收割的天氣是。天氣晴朗,Sunny明媚。艾草割到自然的晾曬。
曬2~3天收回家。在通風乾燥地方,陰乾!
然後把它脫葉子,儲存在通風的編織袋裡面,存放2~3年。然後就可以加工成艾條艾絨。用來治病糾灸疾!
-
3 # 大象愛養生
明代醫學家李言聞(李時珍之父)稱讚艾葉“產于山陽,採於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補。認為端午節採摘的艾草,效果最佳。中醫認為此時是年中“補陽”的最佳時節,而艾葉則是溫陽、散寒、活血的最佳選擇,對於老百姓來說,普普通通的艾草就可以起到很好的補陽的作用。人們都會在端午這天去採集艾草,晾曬乾後,留存使用,越陳年的艾,功效越好。
現代也有實驗室專門就此做了試驗,結果證明端午採摘的艾葉比其他時間採摘的艾葉產出的艾油要多,艾熱也高,而端午節的午時採摘的艾葉又比端午節的其他時辰採摘的艾葉產出的艾油更多,艾熱也更高。艾油多,艾熱高,自然艾的傳導性就更強,療效也更好。這與古人的言論也是不謀而合的。證明我們的古人真的是非常偉大,即便沒有我們現在這麼先進的科技手段,也能總結出正確又超前的理論。
所以真正的藥用艾草,需要在端午節前後採摘,並經過三年的反覆晾曬,再揉搓出絨,它的藥用價值才是最有效的。而對於一些過於市場化的艾草加工基地來講,一年出2-4季艾草,並且晾曬一年就拿來賣的,它的療效要差很多,更別說那些拿其他的產品殘渣或化學藥物來代替的假冒偽劣產品,就更是缺德
-
4 # 敦敏無為灸
我們這艾草採摘兩個時間。
一是五月五端午,二是九月九。
採摘是需要講究的,早上太陽快出來,但是沒有出來時候採摘。儲存也是陰乾的,從頭到尾的艾草是不見太陽的。不是在太陽底下暴曬的。
一般五月五端午的艾草藥用價值最好,而且五月五的艾草葉子明顯比九月九的艾草葉子寬些。
一般用的時候是把兩個時間的摻到一起的。只要夠三年,九月九的效果也是有的。
特別講究的會只取頭茬,也就是五月五端午的艾草來用。
-
5 # 九九雷
艾葉藥用價值最高採收時間是端午後三天。因為,端午節晚上的露水
能發麵,能消炎去毒。艾葉在這天晚上是經過露水滋潤了的,增加了藥用效果。
回覆列表
最早記載“艾”的本草書籍是東漢時期的《名醫別錄》,書中雲:“艾葉生田野,三月三日採,曝幹。”
可見,艾葉的採摘時間為農曆三月初三,時值春末夏初,艾蒿尚處於幼苗階段,植株還不及成熟,古人此時採摘正在生長之中的幼艾,我想除了藥用之外,更主要的用途還是食用。
在中國南方傳統食品中,有一種被稱為"艾餈"的餈粑,其主要原料就是用清明前後鮮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餡料,再將之蒸熟而成。所以,三月三日採的艾蒿食用價值最高。
艾蒿除了三月三日採的說法之外,還有五月五日採的說法。
《荊楚歲時記雲》中記載:“五月五日雞未鳴時,採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採艾為人,懸於戶上,可禳毒氣。”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採艾是人盡皆知的習俗。時近暑夏,艾蒿植株已經完全成熟,此時採摘艾蒿既可以灸病療疾,也可以懸於門窗之上以闢蚊蟲。但五月五日採割來的艾蒿,文化習俗意義更濃,這個時候的艾蒿依然不是能夠發揮最佳藥用價值的時候,因為還有第三種說法。
那就是陳艾說,孟子云:“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陳艾優於新艾的說法,歷代的藥書之中多有記載。李時珍雲:“凡用艾葉,須用陳久者,治令細軟,謂之熟艾。”李時珍認為,只有陳艾才堪藥用。
從中醫理論來說,艾葉性溫味辛,經過放置之後艾葉保留了其辛溫之性,而褪去燥烈,使藥效溫陽而不傷陰,從而更適合入藥。
當然,從現代藥理角度而言,艾葉的生物化學成分較複雜,有揮發油、黃酮類、三萜類、蹂酸類等成分,經過放置之後的陳艾究竟發生了哪些內部化學成分的變化則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