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木舌的銅鈴。古代天子釋出政令時搖它以召集聽眾。出自——春秋戰國孔子及弟子《論語》。原文: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譯文:儀這個地方的長官請求見孔子,他說:“凡是君子到這裡來,我從沒有見不到的。”孔子的隨從學生引他去見了孔子。他出來後(對孔子的學生們)說:“你們幾位何必為沒有官位而發愁呢?天下無道已經很久了,上天將以孔夫子為聖人來號令天下。”擴充套件資料:木鐸和金鐸因其形制差異,使用場合也不同,“文事奮木鐸,武事奮金鐸。”即宣佈政教法令時使用木鐸,打仗時則使用金鐸,這種差異也許是因為金鐸聲音更響亮的緣故。根據《周禮》的記載,攻戰時當先由司馬司振金鐸發出號令,軍將以下聞之即擊鼓,鼓聲大震,軍心鼓盪,故有“以金鐸通鼓”的說法。由於木鐸的使用常常與官方行為相聯絡,漸漸的,在它身上就附加諸多象徵含義,比如把木鐸比喻為宣揚上天旨意、權威學說的聖人、智者,如《論語·八佾》曰:“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意思是天下昏黑一片,老天爺讓孔子出來做導師,引領方向。鐸大約起源於夏商,是一種以金屬為框的響器,也可以說就是一種銅質的鈴鐺,形如鐃、鉦,體腔內有舌可搖擊發聲。舌分銅製與木製兩種,銅舌者為金鐸,木舌者即為木鐸。
意思是木舌的銅鈴。古代天子釋出政令時搖它以召集聽眾。出自——春秋戰國孔子及弟子《論語》。原文: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譯文:儀這個地方的長官請求見孔子,他說:“凡是君子到這裡來,我從沒有見不到的。”孔子的隨從學生引他去見了孔子。他出來後(對孔子的學生們)說:“你們幾位何必為沒有官位而發愁呢?天下無道已經很久了,上天將以孔夫子為聖人來號令天下。”擴充套件資料:木鐸和金鐸因其形制差異,使用場合也不同,“文事奮木鐸,武事奮金鐸。”即宣佈政教法令時使用木鐸,打仗時則使用金鐸,這種差異也許是因為金鐸聲音更響亮的緣故。根據《周禮》的記載,攻戰時當先由司馬司振金鐸發出號令,軍將以下聞之即擊鼓,鼓聲大震,軍心鼓盪,故有“以金鐸通鼓”的說法。由於木鐸的使用常常與官方行為相聯絡,漸漸的,在它身上就附加諸多象徵含義,比如把木鐸比喻為宣揚上天旨意、權威學說的聖人、智者,如《論語·八佾》曰:“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意思是天下昏黑一片,老天爺讓孔子出來做導師,引領方向。鐸大約起源於夏商,是一種以金屬為框的響器,也可以說就是一種銅質的鈴鐺,形如鐃、鉦,體腔內有舌可搖擊發聲。舌分銅製與木製兩種,銅舌者為金鐸,木舌者即為木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