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翼前行

    個人拙見:

    1/德軍英法聯軍陷入僵局後,蘇軍在東線繼續擴大勢力範圍導致德國犧牲利益(捷克斯洛伐克)與蘇軍結盟(對蘇軍來説敵人的敵人即朋友,坐山觀虎鬥嘛)當德英法三方實力消耗後,蘇軍出動清場!

    2/如果1940年德軍因阿登行動受阻耗損實力後逐漸佔據優勢掌握戰場主動權時,蘇軍也恰好完成勢力東擴準備向德軍發起進攻佔領歐洲大陸!

  • 2 # 戰略論

    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分開來解析,首先我們來分析下假使採用陸軍總司令部的原計劃,即將進攻主要方向放在北翼,戰局會如何發展。陸軍總司令部制定的作戰計劃雖然和一戰時的“施麗芬計劃”略有相似,但絕不是“施麗芬計劃”的翻版,唯一相同之處就是德軍的進攻重點都是放在了北翼和都必須透過比利時,其他內容則截然不同。

    “施麗芬”計劃的主旨在於全面、徹底的取得對法國的勝利,利用一次大規模的深遠迂迴,從北面將敵人包圍,從而殲滅法國北部的敵軍,進而經巴黎向前推進,將剩餘的敵軍壓縮到梅斯-孚日山-瑞士邊境一線,殲滅之。而陸軍總司令部的計劃並沒有存在徹底殲滅敵軍的思想,計劃的目的旨在取得對比利時北部同盟國軍隊的區域性勝利,同時奪取海峽沿岸的各港口,為後續的作戰準備基地,尤其是對英國的海、空作戰。只有在取得這一區域性的勝利後,再根據態勢決定下一步的作戰,這主要是因為這個計劃的制定者希特勒和陸軍總司令部認為在法國戰場上取得勝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德軍的實力並沒有佔據明顯的優勢。

    聯軍最高統帥部也基本判斷德軍的主攻會放在比利時一線,故而在該方向上集結了戰鬥力最強的部隊,雙方的主力將在比利時一線展開激戰,德軍難以在聯軍的主力面前取得決定性的突破,至多隻能是擊退聯軍,將其趕至索姆河下游的南岸,介時聯軍將會利用強大的預備隊構築一條新的防線,而實力遭到削弱的德軍並沒有聯軍那麼強大的預備隊做支援,德軍還要在更為不利的處境下同聯軍進行最後的決戰,唯一得到的就是海峽沿岸的海岸基地,但這些對於陸上的決戰而言毫無意義。

    假如德軍在將主攻方向放到南翼的阿登地區後,未能突破法國的馬斯河防線,法軍的預備隊及時的趕到了這裡,那麼德軍這個“曼施坦因”計劃也就宣告失敗了,這個方向的正面只能展開2個集團軍的兵力,而德軍投入了3個集團軍,多出的一個集團軍原本是在突破馬斯河一線拓寬正面後投入的,現在沒能突破馬斯河防線,第3個集團軍將無法投入戰鬥,如此德軍只能重新將主攻方向轉向北翼,加強那裡的進攻。此外阿登地區複雜的地形也無力維持三個集團軍的補給消耗,現在在實際中德軍只是快速通過了阿登地區,並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激戰,也就無需進行大量的彈藥補給,而一旦如問題所述陷入停頓並全面開始激戰,德軍的補給壓力會非常大,轉移主攻方向是必然之舉。

    無論是哪種情況,最終的結果都是德軍無法迅速的、徹底的的擊敗法國,結束西線的戰事。德軍陸軍主力將陷入一場長期的苦戰,更大的危機將發生在東線,那裡的德軍寥寥無幾,而他們的對手蘇聯擁有500萬陸軍,歐洲的主動權將轉移到蘇聯的手中,德國和英法之間的戰爭結果將取決於蘇聯加入到哪個陣營中,無論如何,可以預見到最大的贏家將是蘇聯而不是德國或者英法兩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路偵察專業好嗎?就業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