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被幾個農民打井時發現的。
1974年3月,陝西省臨潼區西楊村的農民打井時偶然發現了一些陶俑的殘片,經考古工作者一年多的勘探和試掘,確認它是一座大型的俑坑,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一號兵馬俑坑。
1976年4月、5月在一號俑坑的兩側,又發現了二號、三號兵馬俑坑,每個坑的大小、形狀、出土器具各有不同,有學者認為,三號坑是統帥一、二號兵馬俑坑的指揮部,古代稱為“軍幕”。
擴充套件資料:
1974年春,當地的農民在挖井時,發現一個圓口形的陶器,再挖下去,實際上是個“瓦盆爺”,立在陶俑的身上,農民以為挖不出水,又是這個瓦盆爺作怪,便又要把它吊起來。
水保員趕到臨潼博物館,請他們來鑑別。博物館的人也不太懂,就把它運到博物館暫存,還把碎片進行粘補,花了兩個多月修復了三個陶俑,當時此事也沒有向上級彙報。
藺安穩回到北京,連夜趕寫了《秦始皇陵出土一批秦代武士陶俑》一文。
1974年6月30日,李先念批示:“建議文物局與陝西省委一商,迅速採取措施,妥善保護好這一重點文物”。
國家文物局有關人員立即飛赴西安,直抵臨潼,經過現場勘察,決定組建秦俑考古隊,進行挖掘清理工作。
7月15日,一支由經驗豐富的考古專家組成的工作隊,開進了驪山腳下秦始皇墓地旁,揭開了國際考古史上壯麗的一頁。
1979年10月1日,舉世聞名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落成開放。
是被幾個農民打井時發現的。
1974年3月,陝西省臨潼區西楊村的農民打井時偶然發現了一些陶俑的殘片,經考古工作者一年多的勘探和試掘,確認它是一座大型的俑坑,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一號兵馬俑坑。
1976年4月、5月在一號俑坑的兩側,又發現了二號、三號兵馬俑坑,每個坑的大小、形狀、出土器具各有不同,有學者認為,三號坑是統帥一、二號兵馬俑坑的指揮部,古代稱為“軍幕”。
擴充套件資料:
1974年春,當地的農民在挖井時,發現一個圓口形的陶器,再挖下去,實際上是個“瓦盆爺”,立在陶俑的身上,農民以為挖不出水,又是這個瓦盆爺作怪,便又要把它吊起來。
水保員趕到臨潼博物館,請他們來鑑別。博物館的人也不太懂,就把它運到博物館暫存,還把碎片進行粘補,花了兩個多月修復了三個陶俑,當時此事也沒有向上級彙報。
藺安穩回到北京,連夜趕寫了《秦始皇陵出土一批秦代武士陶俑》一文。
1974年6月30日,李先念批示:“建議文物局與陝西省委一商,迅速採取措施,妥善保護好這一重點文物”。
國家文物局有關人員立即飛赴西安,直抵臨潼,經過現場勘察,決定組建秦俑考古隊,進行挖掘清理工作。
7月15日,一支由經驗豐富的考古專家組成的工作隊,開進了驪山腳下秦始皇墓地旁,揭開了國際考古史上壯麗的一頁。
1979年10月1日,舉世聞名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落成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