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對於整個反法西斯陣營來說,進入到了決勝階段。在歐洲,“惜命”的美華人出於各方面的考慮,不顧丘吉爾等人的反對,放棄了攻打柏林的計劃,將最後結束歐洲戰爭的殊榮拱手讓給了蘇聯人,避免了美軍遭受更大的損失。
然而,在太平洋戰場上的美軍不得不獨自面對,越接近日本本土,遇到的抵抗越頑強。攻佔硫磺島,美軍的傷亡數字首次超過了日軍,而登陸沖繩島更是打了82天,傷亡8萬人,重新整理了記錄。那麼,為何美軍在沖繩島比硫磺島代價更大呢?
對於日本而言,沖繩島是太平洋上的最後一道關口。一旦失守,其本土、北韓和中國沿海的制空、制海權將全部喪失,日本賴以生存的通往東南亞的“海上生命線”也將徹底被切斷,除了任由盟軍狂轟濫炸、慢慢等死外,再無更好的辦法。
因此,對於沖繩的防守,日軍大本營不僅極其重視,甚至投入了全部家當,孤注一擲、拼死一搏。面對強大的美軍,他們決定借鑑萊特灣海戰的經驗,先以海上和空中的自殺式特攻作戰削弱其海上力量,再集中兵力將登陸美軍殲滅在灘頭。
說白了,仗打成這個樣子,既然沒有任何挽回的可能,不如“破罐破摔”,與美軍“一命換一命”、死戰到底,展現“武士道精神的偉大”。當然,不甘“無條件投降”的日本人,更想透過“頑強的抵抗,迫使美國改變讓日本投降的要求”。
於是,只要天氣允許,日軍就會組織“神風特攻隊”向美軍艦隊發起自殺式進攻。這種“光腳不怕穿鞋”的打法,確實讓美軍上下心驚膽戰。以第58特混艦隊司令米切爾為例,他的司令部屢遭日軍自殺飛機的攻擊,3天內兩次更換航母旗艦。
日軍十次大規模的“菊水作戰”,出動戰機7800多架次,儘管被擊落4200多架,但還是造成美軍33艘軍艦沉沒,360餘艘被擊傷。不僅如此,日本聯合艦隊出動以“大和號”戰列艦為首的10艘戰艦,攜帶單程燃料向美軍發起了“海上特攻”。
不過,日軍這種“孤注一擲”的戰法,雖然給美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但從戰略角度看,美軍更希望與其進行一場決定性的決戰。也就是說,日本人的“菊水特攻”不僅對整個戰役影響不大,反而將自己最後的家底消耗殆盡,加速了滅亡。
沖繩島戰役的準備工作,尼米茲可謂是傾其所有,不僅組織了一支超大規模的海上力量,擁有包括34艘航母在內的各類艦船1500艘、飛機2500架,更是集中了太平洋戰場上所有的陸戰力量,共計8個師、24萬人,總兵力達40多萬人。
作為一場“史詩般”的登陸戰役,美軍僅用4天就橫跨整個沖繩島,將島上日軍的防線一分為二,比原計劃提前11天完成了任務。然而,接下來的戰鬥對於美軍來說,無疑是一場噩夢,不僅傷亡慘重,而且耗時更長,其中有什麼原因呢?
首先,沖繩島總面積達1100平方公里,與硫磺島相比簡直就是一個巨無霸,擁有寬大的戰略縱深。日軍守將牛島滿決定放棄灘頭固守,在縱深處殺傷對手,目的就是要避開美軍強大的艦炮,這也是登島美軍質疑“日本人去哪兒”的原因。
其次,牛島滿將10萬部隊的80%部署在沖繩島的南部,並且充分利用懸崖峭壁、深溝高谷等險峻地形,構築起堅固、隱蔽的防禦工事,致使美軍每一個山頭,每一個碉堡,每一個坑道,甚至每一塊岩石,都必須經過多次血戰,才能奪取下來。
更重要的一點,牛島滿自知兵力不足,決定將島上17歲到45歲的男性居民約二萬五千人武裝起來;另將中學男學生組成“鐵血勤皇隊”,女學生組成“姬百合隊”,共計2000餘人也投入了作戰,儘管其戰鬥力不強,但“有總比沒有強”。
於是,美軍在硫磺島的窘境再次出現,激烈的戰鬥整整進行了五天,進展卻也不過5米。好在美軍的裝備發揮了作用,新型的噴火坦克、披著重甲的重型坦克冒著槍林彈雨,衝入日軍陣地,將凝固汽油射入隱蔽的山洞,防線被一一突破。
就這樣,日軍憑險據守,美軍憑藉火力取得突破,日軍後撤下道防線繼續死守,如此週而復始。從這點看,美國大兵一旦失去優勢火力,其戰鬥意志遠不如日軍,戰術呆板,畏懼夜戰、近戰和攻堅等短板依然未改觀,傷亡大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
1945年,對於整個反法西斯陣營來說,進入到了決勝階段。在歐洲,“惜命”的美華人出於各方面的考慮,不顧丘吉爾等人的反對,放棄了攻打柏林的計劃,將最後結束歐洲戰爭的殊榮拱手讓給了蘇聯人,避免了美軍遭受更大的損失。
然而,在太平洋戰場上的美軍不得不獨自面對,越接近日本本土,遇到的抵抗越頑強。攻佔硫磺島,美軍的傷亡數字首次超過了日軍,而登陸沖繩島更是打了82天,傷亡8萬人,重新整理了記錄。那麼,為何美軍在沖繩島比硫磺島代價更大呢?
“菊水特攻”。對於日本而言,沖繩島是太平洋上的最後一道關口。一旦失守,其本土、北韓和中國沿海的制空、制海權將全部喪失,日本賴以生存的通往東南亞的“海上生命線”也將徹底被切斷,除了任由盟軍狂轟濫炸、慢慢等死外,再無更好的辦法。
因此,對於沖繩的防守,日軍大本營不僅極其重視,甚至投入了全部家當,孤注一擲、拼死一搏。面對強大的美軍,他們決定借鑑萊特灣海戰的經驗,先以海上和空中的自殺式特攻作戰削弱其海上力量,再集中兵力將登陸美軍殲滅在灘頭。
說白了,仗打成這個樣子,既然沒有任何挽回的可能,不如“破罐破摔”,與美軍“一命換一命”、死戰到底,展現“武士道精神的偉大”。當然,不甘“無條件投降”的日本人,更想透過“頑強的抵抗,迫使美國改變讓日本投降的要求”。
於是,只要天氣允許,日軍就會組織“神風特攻隊”向美軍艦隊發起自殺式進攻。這種“光腳不怕穿鞋”的打法,確實讓美軍上下心驚膽戰。以第58特混艦隊司令米切爾為例,他的司令部屢遭日軍自殺飛機的攻擊,3天內兩次更換航母旗艦。
日軍十次大規模的“菊水作戰”,出動戰機7800多架次,儘管被擊落4200多架,但還是造成美軍33艘軍艦沉沒,360餘艘被擊傷。不僅如此,日本聯合艦隊出動以“大和號”戰列艦為首的10艘戰艦,攜帶單程燃料向美軍發起了“海上特攻”。
不過,日軍這種“孤注一擲”的戰法,雖然給美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但從戰略角度看,美軍更希望與其進行一場決定性的決戰。也就是說,日本人的“菊水特攻”不僅對整個戰役影響不大,反而將自己最後的家底消耗殆盡,加速了滅亡。
陸地作戰,依然是美軍的“短板”。沖繩島戰役的準備工作,尼米茲可謂是傾其所有,不僅組織了一支超大規模的海上力量,擁有包括34艘航母在內的各類艦船1500艘、飛機2500架,更是集中了太平洋戰場上所有的陸戰力量,共計8個師、24萬人,總兵力達40多萬人。
作為一場“史詩般”的登陸戰役,美軍僅用4天就橫跨整個沖繩島,將島上日軍的防線一分為二,比原計劃提前11天完成了任務。然而,接下來的戰鬥對於美軍來說,無疑是一場噩夢,不僅傷亡慘重,而且耗時更長,其中有什麼原因呢?
首先,沖繩島總面積達1100平方公里,與硫磺島相比簡直就是一個巨無霸,擁有寬大的戰略縱深。日軍守將牛島滿決定放棄灘頭固守,在縱深處殺傷對手,目的就是要避開美軍強大的艦炮,這也是登島美軍質疑“日本人去哪兒”的原因。
其次,牛島滿將10萬部隊的80%部署在沖繩島的南部,並且充分利用懸崖峭壁、深溝高谷等險峻地形,構築起堅固、隱蔽的防禦工事,致使美軍每一個山頭,每一個碉堡,每一個坑道,甚至每一塊岩石,都必須經過多次血戰,才能奪取下來。
更重要的一點,牛島滿自知兵力不足,決定將島上17歲到45歲的男性居民約二萬五千人武裝起來;另將中學男學生組成“鐵血勤皇隊”,女學生組成“姬百合隊”,共計2000餘人也投入了作戰,儘管其戰鬥力不強,但“有總比沒有強”。
於是,美軍在硫磺島的窘境再次出現,激烈的戰鬥整整進行了五天,進展卻也不過5米。好在美軍的裝備發揮了作用,新型的噴火坦克、披著重甲的重型坦克冒著槍林彈雨,衝入日軍陣地,將凝固汽油射入隱蔽的山洞,防線被一一突破。
就這樣,日軍憑險據守,美軍憑藉火力取得突破,日軍後撤下道防線繼續死守,如此週而復始。從這點看,美國大兵一旦失去優勢火力,其戰鬥意志遠不如日軍,戰術呆板,畏懼夜戰、近戰和攻堅等短板依然未改觀,傷亡大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