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健康養生週刊
-
2 # 婚戀管理
從心理學原生家庭影響力來看,從小缺失父愛的人,確實會有這方面的影響:
會非常的沒有安全感,敏感,不自信,有的人會非常好強來掩飾自己,表現在TA在人際關係中,防禦性比較強,潛意識裡害怕在關係裡受傷,所以有的表現在與朋友,與伴侶相處時,TA表現得不相信對方,寧願去傷害別人,因為他更害怕自己受傷。也有的表現在兩性關係中,一旦開啟心門,會飛蛾撲火撲向一段關係,最終灼傷對方,也燙傷自己。
通常表現如下:
1.自卑,渴望被關注又害怕被關注。
2.怕被拒絕,一被拒絕再不會提要求,內心脆弱無法承受被拒絕。
3.安全感低,自我保護過度,玻璃心,敏感,一被傷害馬上疏遠。
4.不相信別人能照顧自己,抗拒親密關係(內心覺得我父親都不照顧自己,何況別人呢)
5.萬事逞強,拒絕別人幫助(部分孩子會認為,自己得不到父愛,是因為自己不聰明,所以要努表現自己,以引起關注)。
6.怨天尤人,一點事就覺得上天不公。
7.有戀父情結傾向,希望被照顧;如果得不到相應的照顧,只能變得自立。
8.裝懂事,體貼,識大體,其實內心更自私(部分孩子為別人付出是為了得到認可)。
9.自戀,覺得一個人也過得很好。
10.實則自控力很差。
11.自私,所以覺得全世界的人都自私。
一般來說,長大後她在異性交往上有缺陷,表現為自我矛盾,思維想法也比較極端,對外界反映敏感,反應過激。典型的例子是,她因為缺乏父愛,渴望從異性那裡得到安全感,容易在思想中建立一個極為理想化的異性形象,把它對映到現實中;然而,現實不如自己所想,就會覺得自己受傷了(其實可能沒那麼嚴重),開始消極的逃避退縮,對異性產生牴觸心理。
其實任何性格,也具備其兩面性,我們要一分為二的去看待,以上只是常態總結,但同時,每件事例也是由多個因素決定的,每個人都是因人而異的,不能以概論全。
單親家庭的孩子,本身也是受害者,我們儘可能的給予包容儘量幫助其成長!
回覆列表
會,特別是女孩子,長期缺乏父愛的女孩子,由於在幼年時沒有得到父親的接納和認可,容易懷疑自己作為女性的存在及其價值。由於缺乏男性偶像,她們也不知道男人應該是什麼樣的,應該怎樣對待女性才是平等的關係。這樣的女孩長大後她在異性交往上有缺陷,表現為自我矛盾,思維想法任性、極端,對外界反映更敏感、過激。
美國科學家曾經研究表明父親的陪伴和不少家庭因素會導致女孩過早進入青春期,比平常孩子更早成熟。他們通常會有意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去吸引父母的關注,當父母離婚,孩子發現她可能永遠失去父親的關愛的時候,她甚至可以犧牲自己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在發現父母感情的裂痕後,首先她選擇逃避父母的生活,當她逃避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又迎來不可控制的孤獨感,回到原本的生活中來以後,她很期待自己的父母能一起生活,渴望父母會一起愛自己,在潛意識當中會採用傷害自己的身體的方式,企圖讓父母的注意力從他們兩人的矛盾上轉移到自己的身上來。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父親的愛與親近,對孩子人格培養及智慧激發等各方面,都起著媽媽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父親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強的目的性。想要培養孩子哪些品質,發展哪些方面才能,父親心中一般都是有計劃的。該怎樣做,需要些什麼條件,是比較明瞭的。
第二,父親的參與有利於孩子的智力發育和體質增強。爸爸的邏輯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和想像能力一般較強,可以滿足孩子的不同愛好和需要,也能激發孩子的想像和動手實踐能力。
第三,父親的模範引導作用能培養孩子的上進心、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爸爸在做事上的堅持和忍耐,能給孩子起到一個很好的榜樣作用;而對孩子寬嚴相濟的教養態度,也能使孩子更好地學會自我服務。另外,父親常和孩子在一起,孩子在人際關係中就容易形成安全感和自尊心,能與他人友好相處。
第四,父親的男性角色能塑造孩子積極勇敢的性格,尤其是對於男孩子陽剛性情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第五,父親參與孩子防災自救教育往往效果會更好。因為這有利於培養孩子的防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