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弟弟二

    五嶽是遠古山神崇敬拜、五行觀念和帝王巡獵封禪相結合的產物,後為道教所繼承,被視為道教名山,它們是:東嶽泰山(1532.7米),位於山東泰安市。西嶽華山(2154.9米),位於陝西華陰市。南嶽衡山(1300.2米),位於湖南長沙以南的衡山縣。北嶽恆山(1898.3米),位於河北省阜平縣(北嶽真行圖對應古北嶽,與山西渾源無關)。中嶽嵩山(1491.7米),位於河南登封市。五嶽之首泰山,古代封建帝王把五嶽看成是神的象徵。東嶽泰山為五嶽之首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曆代曾有72個皇帝到泰山封禪。東嶽泰山之雄,西嶽華山之險,北嶽恆山之幽,中嶽嵩山之峻,南嶽衡山之秀,早已聞名於世界。人們常說五嶽歸來不看山,也有“恆山如行,泰山如坐,華山如立,嵩山如臥,唯有南嶽獨如飛”的說法。五嶽,是中國五大名山的總稱,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北嶽恆山、南嶽衡山。有人認為,五嶽來源於中國的五行思想與山嶽、以及對山神的崇拜。傳說盤古死後,頭和四肢化為五嶽。雖然五嶽不是中國最高的山,但由於高聳在平原或盆地上,故在古人眼中格外險峻。加上不少名人雅士的祭祀、修行和到訪,留下遺蹟,大大增添了五嶽之名聲。五嶽起源於古代華人的山川崇拜,是和國君對山神的祭祀聯絡在一起的。五嶽一詞始見於《周禮》的“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禮記》“王制”記載:“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這裡的五嶽並沒有列出具體山名。東漢的鄭玄對《周禮》的註釋說:“五嶽,東曰岱宗、南嶽曰衡山、西曰華山、北嶽曰恆山、中嶽曰嵩山。”至於為什麼是五嶽,而不是四嶽或者六嶽,人們經過研究,認為中國五嶽制度立始於漢朝,可能是當時的一些經學家根據殷商時的五方(東、南、西、北、中)和五色(青、赤、白、黑、黃)等觀念,加以附會而成。五嶽具體山名見諸文字並得到官方確認,是在秦漢時期。《爾雅》“釋山”和秦朝人伏生所做的《尚書·大傳》都記載了五嶽分別為“岱(泰)山、霍山、華山、恆山、嵩高(嵩山)”。其中的霍山,又稱衡山。《漢書》的“郊祀志”載,漢宣帝在公元前61年(神爵元年)頒詔,正式確定東嶽為泰山、西嶽為華山、南嶽為霍山(即衡山)、北嶽為常山(即恆山)、中嶽為嵩山。由此可見,確定這五山為五嶽,可能早在《周禮》成書的春秋或戰國時期,最晚也在西漢時期。漢武帝之後中國曆代皇帝都對五嶽不斷加封,唐代把五嶽封為王,宋代加封為帝,元代繼續加封為帝,到了明代更被加封為神。道教創立以後,繼續將五嶽神話,認為五嶽乃是神仙居住之地,把東嶽稱為蓬玄太空洞天,南嶽稱為朱陵太虛洞天,西嶽稱為太極總仙洞天,北嶽稱為太乙總玄洞天,中嶽稱為上聖司真洞天。晉朝的道士葛洪在《枕中書》中,融合了五行所代表的方位和顏色的說法(木代表東方,青色;火代表南方,赤色;金代表西方,白色,水代表北方,黑色,土代表中央,黃色),聲稱太昊為青帝,治東嶽岱宗山(泰山),祝融為赤帝,治南嶽衡霍山(即天柱山),金天氏為白帝,治西嶽華陰山(即華山),顓頊為黑帝,治北嶽太恆山(即恆山),軒轅氏為黃帝,治中嶽嵩高山(即嵩山)。但是,歷史上所稱的北嶽恆山和南嶽衡山,其所指的並不是如今的山西恆山和湖南衡山。其中北嶽恆山在歷史上長期都是指河北省曲陽的大茂山(古稱恆山),直到1660年才由山西的恆山所取代。而南嶽衡山舊指安徽的天柱山(古稱霍山、衡山),直到隋朝(公元589年)才改湖南衡山為南嶽。一些中國的地方割據政權,也曾以自己的視角封過五嶽,例如三國時代,東吳的孫皓封離縣(現於江蘇宜興縣)為中嶽,又封其南的荊南山為南嶽。五代十國時期,閩帝王延均封霍童山(現於福建寧德縣)為東嶽,高蓋山(現於永泰縣)為西嶽。唐朝時,南詔則稱雲南境內的蒼山(中嶽)、烏蒙山(東嶽)、無量山(南嶽)、高黎貢山(西嶽)和玉龍山(北嶽)。因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古代北韓也封過五嶽。五嶽的形圖,各有特點,彼此形象表明什麼,歷來說法不一。有的說,五嶽圖是表示五嶽形狀的,東嶽泰山形體龐大,如巨人端坐,老態龍鍾,肅穆威嚴,因有“泰山如人坐”之說;西嶽華山形體陡峭奇險,壁立如削,因有“華山如壁立”之說,南嶽衡山形體如鳥翼,光澤秀美,騰空而飛,因有“衡山如鳥飛”之說;北嶽恆山,高峻谷深,飛嶺縱橫,如猿攀躍,因有“恆山如猿行”之說;中嶽嵩山形體如人臥,外觀奇偉,內含奧妙,因有“嵩山如人臥”之說。也有人說,五嶽真形圖是代表“五行”演化而來的五個方位和五種物化。東嶽圖表示“木”,西嶽圖表示“金”,南嶽圖表示“火”,北嶽圖表示“水”,中嶽圖表示“土”,木、金、火、水、土,大地上“五行”俱全,況且古代“五行”說對五嶽觀念的產生穩定都起過重要的作用。還有人說,五嶽真形圖是“四象”和土神的形象表示。東嶽圖繪的是青龍,西嶽圖繪的是白虎,南嶽圖繪的是朱雀,北嶽圖繪的是玄武(龜蛇),中嶽圖繪的是廟內住土神。如此等等,眾說紛紜。但究意是什麼?有待行家研究。這幅圖,或者說其中的符號,是目前中國道教文化研究重要文獻和道教經典集合《道藏》中,仍然流傳於世的古人作品。因為這五個符號,不僅見於書目抄繪,更見於諸器,如飾物(日常穿戴用具)、鼎器(禮器)、硯臺(文房用具)、石碑(用途不明)等等中,歷經近兩千年,長久不衰,故沒有被滾滾歷史所湮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跳hiphop要穿什麼樣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