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火楓一葉
-
2 # 胖叔說地產
抽空讀了餘華《十八歲出門遠行》,這篇小說名氣很大,但是我讀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它這麼短!核心的“搶蘋果”那一段即使在當下也屢見不鮮,說什麼一輛裝貨物的卡車在路上翻了,很多村民就圍攏過來哄搶。另一個感受是,據我對90後的觀察,他們其中很多人的處女作起點都要比餘華高很多,可是華人還是沒有學會怎麼樣去更新換代,他們只是一味地念舊。譬如憑藉一首歌成名的歌手,華人就會特別鐵地一直喜歡,但是在創新力發達的國家,比如南韓,一個歌唱團體的壽命可能是非常短暫的。也就是說,我們當然肯定餘華在當時出現的意義,但是在文學藝術上,我們決不能一味地迷戀過去。再一個,餘華的《十八歲出門遠行》,在當時竟然能引起轟動,這說明由於時代的原因,當時的文學創作水準確實很低啊!
讀了《十八歲出門遠行》,我認為作者可能用象徵的手法來描述一個剛剛成年的人走進社會的心路歷程。我想這段成長的路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初期、中期和後期,而貫穿其中的就是象徵著理想與追求的“旅店”。
初期的熱情,為了遙遠的理想而執著。 剛滿十八歲的“我”懷著憧憬獨自上路。告別童年,告別過去,是成長的第一步,去尋找自己的未來。路上,一直問人前面有否旅店,他覺得在旅途中不能沒有旅店,就像剛剛步入社會的青年覺得人生不能沒有理想。年輕的我們總是帶著理想出發,並試圖在某個地方找到它。
而中期的疲憊,因找不到理想而困惑。 不斷起伏的柏油公路,暗示著將遇到的折磨,爬上高處再滑向低處,如此迴圈,他始終看不到旅店。於是,他的熱情逐漸冷卻,取而代之的是跋涉的疲憊和困惑。因此,當他看不到旅店時便選擇了汽車。現在他根本不在乎旅店,反正前面是什麼地方對他來說都不重要了,只要汽車馳著,那就馳過去看吧!現實的安逸讓心靈得到了暫時的滿足,就如在平庸的生活中暫得了安逸,完全把自己的理想,拋在一邊,不管這種方式是否是自己想要的,不管這樣的生活將把自己帶到何處。
後期的坦然,他想要的就這麼簡單。人總要接受現實,並且在現實中尋找自我安慰,學會坦然。就像每個在年輕的時候都夢想著將來要轟轟烈烈地幹一番事業,但真正步入社會,發現一切都不像自己當初想象的那樣,所以只能學著坦然面對。
讀這篇小說,感覺是在一個夢境之中,但這個夢有時那麼地真實;不知道它具體告訴我們什麼,但又在無形中與我們的心靈深處相契合。 筆者之所以選擇這篇作品正是被它的偏向於人生哲學的意蘊所觸動,也是因為與文中的“我”產生共鳴,覺得像現實中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