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鏡清

    題主問的應該是1683年施琅統一臺灣的澎湖海戰。要知道研究歷史要有發展觀,滿清的水師力量薄弱不是一成不變的。

    努爾哈赤起家時根本不靠海,也談不到水師。後來雖然領土擴大了,擁有了不短的海岸線,但也沒有建立水師,直到1633年耿仲明率登州水師一部、1634年尚可喜率東江水師一部相繼投降後,才算是有了點像樣的海上武裝。

    尚可喜畫像

    所以在統一大陸後,清王朝以耿仲明守福建、尚可喜守廣東,實在是夾袋裡也找不到更適合的人了。但二人手下的水師原來只是在渤海、黃海沿岸活動,在海情更復雜的閩粵沿海,根本不是鄭氏水師的對手。

    面對這種情況,清王朝採取了兩個堅持不懈的政策:

    一是堅持不懈的招降納叛。鄭氏政權出身海盜,內部鬥爭激烈血腥,失敗者為求生往往只能投降清王朝,而清王朝則一律予以優待,委以重任。這些降將降卒大多擅長海戰,此消彼長之下,清王朝的水師越來越強,而鄭氏水師則越來越弱,雙方差距逐漸縮小。

    比較著名的有:1656年,前衝鎮鎮帥黃梧獻海澄(鄭成功根據地)投降。1664年,永安侯黃廷率部10萬餘投降。1680年,鄭軍左都督朱天貴率戰船300餘、部眾3萬餘投降。五軍都督(相當於總司令)周全斌也率眾投降。

    福建水師提督施琅本為鄭氏降將,也是鄭氏水師將領中的佼佼者

    到了1683年統一臺灣時,清軍水師的總指揮施琅和左右兩翼指揮朱天貴、吳英,都是鄭氏降將;80艘大型戰船的主將中,有四分之一是鄭氏降將。

    二是堅持不懈的培養人才。滿清從1646年入主福建,到1683年統一臺灣,中間隔了整整37年,完全足夠培養兩代水師軍官了。這些軍官幼年或者一出生就是滿清統治時期,對清王朝認同度更高,比鄭氏降將更忠心可靠。

    例如萬正色,9歲時清軍佔領福建,所以從軍即是參加清軍,在平定三藩之亂中嶄露頭角,任嶽州水師總兵,大破吳軍水師。這時鄭經佔據福建沿海的金門、廈門等重要島嶼,清軍水師作戰不力,萬正色上《閩人習海上事狀》,因此先後授福建水師總兵、提督,很快訓練出一支擁有戰船240艘、官兵近3萬人的大型水師,於1680年大敗鄭氏水師,迫使鄭經放棄金廈逃回臺灣。

    藍理是清王朝自己培養的新一代水師將領

    再如統一臺灣時立下大功的清軍水師先鋒藍理,1648年出生,當時清王朝通知福建已經2年,因此藍理成年後即投入清軍,官至參將。在決定性的澎湖海戰中,藍理中炮,肚破腸流,依然大呼殺賊,使清軍士氣大振,擊破鄭軍。

    另一方面,清王朝統治大陸已久,可以調動全國的人力物力投入統一戰爭,不惜巨資打造戰船。從1677年重建福建水師開始,到1683年施琅東征時,已經擁有戰船200餘艘、官兵2萬餘人,規模與鄭氏水師不相上下。

    而由於清王朝數十年的禁海政策,鄭氏政權無法從大陸獲得物資,臺灣開發又有限,財力日趨枯竭,戰船修造大受影響,乃至於不得不將商船裝炮改作軍用,水師戰鬥力大不如前。1680年海壇之戰時,鄭軍戰船在大小、速度、堅固方面已均不如清軍戰船。

    鄭軍人才凋零,水師主將劉國軒其實是陸軍出身

    在澎湖海戰中,鄭軍總指揮劉國軒雖然也是名將,但他本來是清軍陸師出身,在鄭軍中也是以陸地征戰聞名,並不怎麼擅長海戰,多次拒絕部將的合理建議,一心只寄託於颱風摧毀清軍水師。

    鄭氏內鬥不斷,擅長治民的陳永華倍奪權去職,鬱鬱而終;頗得人心的少主鄭克臧被害;鄭經諸弟搶奪民產,驕奢淫逸;土番紛紛造反,這些都極大削弱了鄭軍抵抗清軍的鬥志。

    所以清軍水師之所以能在澎湖海戰中擊敗鄭氏水師,不過是以強擊弱,戳破了這個昔日東亞海上霸主的最後一層虎皮而已。

  • 2 # 深度工場

    俗話說得好,有錢有人就好辦事。清朝以弓馬平天下,但是,也可以收買懂得水軍的人才啊!

    清朝壓制鄭家的辦法有2個,第一大力拉攏鄭成功部下投誠,最後“以賊攻賊”,第二,封鎖沿海不準給臺灣的明軍輸送糧食等生活物資和進行其他貿易。由此,鄭家名將施琅,周全斌,黃廷,陳蟒,鄭鳴駿和林順紛紛投奔清朝。

    神武圖說70卷作為,第2部引入中國的歐洲炮兵技戰術書籍,也極大提高了清軍的炮兵水平。這樣,清朝就建立起一支21000人,238艘戰船的水師在1683年5月出發進攻鄭家明軍。

    清軍出陣,已經許下了大批白銀作為賞金,而且戰陣的時候,要求5艘戰船圍攻1艘明軍戰船。戰船上船帆寫著指揮官的名字,凡是作戰不利者,立刻就可以進行處罰。因此,所有軍官都寫下來軍令狀。

    在1683年7月16日的決戰日,清軍全部都是專門重金打造的戰船,噸位大,大炮多,而明軍大部分其實都是民用貨船,真正的炮船非常少。最後,清軍以56艘大炮船尾8個梯隊,對打明軍前鋒。

    隨後,又有80多艘清軍炮船從側翼發動進攻,最後,明軍將領朱萬貴,江勝,邱輝,陳啟明,林德,陳政,曾瑞,蕭武,蔡智,吳潛等人全部陣亡和自殺,明軍190多艘戰船沉沒,12000多人傷亡。

    最後澎湖殘餘4800名明軍投降,此時的鄭克塽只能投降了,因為所有,精兵佃丁民兵,全部商船和私家船隻都已經損失掉了。但是,最後康熙說:朱成功系明室遺臣,非朕之亂臣賊子,鄭家三代反清復明,是各為其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人屬馬五兩二錢命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