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說文寫作
-
2 # 溪的歡歌
孩子在成長階段,一般情況下做父母的都是拒絕孩子玩遊戲的。一方面是害怕孩子上癮,另一方面是害怕孩子的眼睛過早的出現問題。
我剛開始也有這樣的擔憂。一些軟體是可以設定時間的,這樣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我認為玩遊戲也要分型別分情況,如果是一些益智類的,有益於開發大腦的遊戲,那就可以適當的讓孩子玩一會。比方說一些識字的遊戲。我兒子小時候就玩過一個識字軟體叫《悟空識字》,我覺得這個軟體還比較好。孩子每天晚上睡前玩半個小時,他在學前就認識了常用的300字,還自覺讀了一些有聲繪本。
有了這樣一個積累,等上一年級,他對閱讀就有了很濃的興趣。
當然這個軟體只適合一年級,孩子年紀再長一點就不能用了。
另外,一些家長讓孩子玩遊戲是為了督促孩子能夠及時完成作業。以這個為誘導,其實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如果是一些網路遊戲的話,時間久了,他就會產生依賴心理,不僅作業寫的質量多高哦,反而容易玩遊戲上癮,反而適得其反。
對於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還要依靠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鼓勵和堅督。
-
3 # 浮塵微草
孩子在成長階段愛玩遊戲,再正常不過了;倒是不愛玩的孩子才令人覺得奇怪。因為玩是孩子的天性,何況是面對充滿誘惑的的遊戲?所以愛玩遊戲的心態對孩子們而言是正常的。
相反,我們父母面對孩子玩遊戲的態度卻極不正常,談虎色變,視之為洪水猛獸。一看到孩子玩遊戲就氣不打一處來,數說一通是最輕微懲罰,要不就是訓斥一頓、打罵一通,甚而至於將手機摔了,電腦砸了。
其實,父母的這種心理、行為都是對孩子不瞭解造成的。幼齡階段的小孩子年齡尚小,但其發育成長極快,無論是自由活動的能力、還是心智的提高。所以他們對面前的世界充滿了好奇,總想憑自己的能力一探究竟,他們什麼也不怕,哪兒也敢闖。然而畢竟他們的能力十分有限,心理發育還不完全,還不能夠“明智”地做出選擇。只是按自己的想法,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中瞎折騰,以充分釋放他們的用不完的精力,遊戲恰好便迎合了他們的這種心理和興趣。
兒時我們玩的傳統的玩滾珠進窩、捉壞蛋審判、攻土山打仗、單腿頂牛、坐轎、滾鐵環……其性質也都是遊戲,但大人們並沒有現在的這種“氣不打一處來的”心理,因為那時的遊戲危害極小,頂多不過弄髒、劃破衣服,或傷皮流點兒血,遭大人一頓心疼的數說就過去了事;而其好處卻多多,健壯了身體,提高了動手能力,培養了合作精神,增強了夥伴情誼,且克服了懶惰的毛病……當然,那時,大人對孩子學習成績的功利心不是如同現在一樣極重。
現在的遊戲都與“電子”關聯,幾乎沒在一樣是戶外活動,除“也許能開發兒童之智力”、調節孩子學習的疲勞之外,其好處可就“屈指難數”了。而其危害卻多多:
極易沉迷上癮,影響摧殘身心,影響學習。
對眼睛損害很大,已成為視力最大的殺手之一。
玩暴力遊戲還會影響性格,變得暴躁、暴力。
滋生是非,為了能弄到進網咖玩遊戲的錢,或敲詐小朋友,或偷盜搶劫。
影響人際關係的處理。不少遊戲傳播“稱王稱霸”思想,使原本在家庭就唯我獨尊的孩子更加“自我”。
現代遊戲危害極大,而且父母對孩子的成績看得很重,這才是父母面對孩子玩遊戲時產生逆反心理的真正原因。
然而,存在即合理。電子遊戲是時代的產物,是高科技發展的必然結果。不會因我們父母強烈反對而使這一時代的潮流倒轉,我們也無法讓過去傳統的戶外遊戲復活。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反思的是,在電子遊戲盛行、且危及孩子身心健康的時候,為何我們沒有與時俱進,拿出應對這一時代產物的對策,給予孩子以正確、合理、科學地疏導,而不是堅決地拒絕。——事實證明,堵是失敗的,行不通的。正如鯀之治水,“壅之”則以失敗而告終。應該學習禹的辦法,“浚之”則百川入海,永無貽患。
回覆列表
如果從筆者的角度出發,筆者還是非常反對孩子在成長階段玩遊戲的,尤其是在孩子處於初中階段和高中階段。筆者相信,很多家長和筆者也會有同樣的想法。
首先,初高中階段是孩子學習生涯中最重要的兩個階段,因為這兩個階段直接關係著孩子未來的學生生涯,中考決定著孩子是否能上一所好高中,而高考,這決定著孩子能否考上理想的大學,這都是關乎孩子今後命運的事情。因此,這兩個階段非常的重要。
其次,初高中階段大部分孩子都處於叛逆期,他們的身體在急速的成長,但她們的心理年齡卻非常的小,這就造成了他們迫切的想要接觸社會,但又容易上當受騙的特性。一旦讓他們接觸到遊戲,尤其是網路遊戲,很多孩子都會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等到他們幡然醒悟時,已經為時已晚。
因此,作為家長和老師的我們,一定要給孩子正確的引導,適當的透過遊戲放鬆是可以的,但這一定是要帶家長和老師的監督下進行的,脫離了監督的自由其實是真正的不自由。他們已經牢牢地被遊戲控制住,沒有時間去學習,沒有時間去思考,最終受害的依然是我們的孩子。
誠然,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和遊戲產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少年開始從事電子競技產業,但真正能夠從電子競技產業中獲得成功的人卻微乎其微,簡直是鳳毛麟角。我們不能把孩子的未來寄託於這些幾乎不可能實現的前提下,只有穩紮穩打,才能給孩子一個明亮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