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唐大嘟嘟看民生
-
2 # 潘德母嬰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不如我們聽聽這位代表的原話:“對跨境電商的增值稅,與國內銷售和一般貿易進口採取一樣的稅率徵收,或將嬰幼兒配方奶粉從跨境電商商品清單中剔除,維持公平競爭環境。”
上面這句話我們仔細品一品,第一句沒啥毛病,市場確實需要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前些年中國產奶被洋奶粉虐得夠慘,誰都知道賣洋奶粉利潤空間更大。
但是第二句就有點偏激,更何況李翠枝代表現任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質量檢測控制中心主任一職,發出將嬰幼兒配方奶粉從跨境電商商品清單剔除的言論,難免會被冠上“夾帶私貨”的帽子,更何況中國產奶粉的安全隱患一直是大家心頭刺。
市場公平競爭和稅率問題,這些普通消費者沒有權利參與,跟他們的利益相關性不大,但是要讓跨境電商直接下架嬰幼兒配方奶粉等於支配了消費者的選擇權,這點不可取。在網友看來,李翠枝代表作為一伊利集團現任工作者,發出的建議都是以企業的利益為核心,並沒有以消費者擔心的商品安全為核心,被大家批判也不冤。
三鹿事件後,中國產奶粉企業如履薄冰,即使這樣,大家的信心還是輕易的被動搖,郴州“大頭娃娃”事件和奶粉並沒有太大關係,但是仍然有人直接聯想到中國產奶粉的安全隱患。
進口奶粉吃香,但是進口奶粉也不全是安全的,這些年來很多仿冒品牌的奶粉很容易透過跨境購流入中國市場,很多造假場地都是一些小作坊,用劣質奶粉裝入一些全球網紅品牌或者知名品牌的奶粉罐裡,然後銷往中國市場,更艱難的是維權問題,有些家長買了假冒的進口奶粉根本找不到地方說理。
奶粉安全的監管才是全民關心的問題,無論是中國產奶粉還是進口奶粉,讓寶寶們喝到放心奶才是所有消費者的心聲,殺伐決斷並不能促進市場的良性發展。
-
3 # 奶粉知識
即使跨境電商進口奶粉質量缺少監管,可以提議加強市場監管及抽檢,而非從清單中剔除。清除跨境進口奶粉?使用者無法從正規跨境渠道買到國外的奶粉,中國產奶粉壟斷,沒有任何產品競爭怎麼保證質量?前幾天還熱乎的知名母嬰連鎖店公然出售固體飲料假冒特醫奶粉,給出的處理結果是【廠家產品合格,退一賠三】這樣的處理結果如何服眾?如何讓媽媽們重拾對國內奶粉市場的信任?犯罪成本這麼低,所以在高利潤面前,不良企業選擇了為了賺錢盈利不惜鋌而走險。
我就一個孩子,為了安全從始至終吃的都是透過國際媽咪APP海淘直郵的德國愛他美白金版,比較信任歐盟和德國雙重質量監管。
另外,配方奶粉的問題,伊利代表來提,不合適吧?如果沒記錯,當年伊利也是上了三聚氰胺事件的名單吧?
回覆列表
唐大嘟嘟有話說:
伊利建議剔除跨境電商奶粉的由來是伊利集團質量檢測中心李主任的兩項建議之一。她在會議上提出:“將一生飲奶計劃”納入國家重要戰略,倡導“一生飲奶不斷奶”。
她在建議中提到,對跨境電商的增值稅,與國內銷售和一般貿易進口採取一樣的稅率徵收,或將嬰幼兒奶粉從跨境電商商品清單中剔除,對國內的奶製品企業和養殖企業給予補貼。
李主任的一席話讓我想到了一點,禁止跨境電商,禁止從海外購買洋奶粉,大家都吃國內幾大乳品企業的產品,對於市場經濟條件下限制人們選擇奶製品的權利,是不是管得過寬了。
尤其是不讓嬰幼兒奶粉透過電商進入國內,等於卡了眾多嬰幼兒的脖子,愁壞了家長,全部喝中國產奶粉,想想之前發生過的各種**奶粉事件,家長們的心有餘悸,陰影還未完全消除,讓他們斷了洋奶粉,孩子們的健康誰來保證。
對於伊利對於公眾的質疑,他們給出了答覆,一是跨境電商奶粉存在著產品質量風險;二是有損中國配方奶粉的公平機制。
這兩條理由看似有道理,第一條跨境電商奶粉存在著產品質量風險,人們郵購奶粉時與賣家無法面對面,僅僅從在網站上提供的各種合格證上來分辯是否符合產品質量標準,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風險。(我認為這條理由可以從加強電商監管入手,對奶製品從源頭追溯,對生產廠家資質進行調查,定期提供產品檢測結果,從源頭加強管控就可以解決。)
第二條有損中國配方奶粉的公平機制。我認為這就值得商榷了,什麼叫公平機制,國內的奶粉和國外的奶粉都是在同一個水平線上競爭的。(人與人的想法不同,有喜歡喝中國產啤酒的,也有喜歡喝國外啤酒的,你為了國內的啤酒賣的多,就把外國的啤酒禁止了,就有了壟斷市場的嫌疑。)
據說2019年,伊利就獲得了貸款利息補貼、稅收扶持資金等8.47億元,這麼多錢的補貼,伊利還想要特殊的政策,直至壟斷市場,有點貪心了吧。
有時間的時候,把心思用在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經濟效益、減少浪費方面,不再出現類似“三鹿奶粉”的事件,真正的用質量取得家長們的信任,贏得市場的認可,才是正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