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中國第一大川。源出青海南境唐古拉山之沱沱河,曲折東南流。上游為通天河。由通天河之直達門至四川宜賓市間,稱金沙江。宜賓至揚州間,始稱長江。揚州以下,舊稱揚子江。流經西藏、四川、雲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等地,至上海吳淞口入海。入江之大川甚多,其著者為四川之雅礱江、岷江、嘉陵江及湖北之漢水等。按“江”,古本為此水專名,後它水亦稱江,乃成公名。《水經注.江水》錄著:其後因此水為長江,與大江以別之。
黃河,中國第二大河。北源出青海青藏高原巴顏喀垃山脈支查哈西拉山南麓之扎曲,南源發巴顏喀拉山支各姿各雅山北麓卡日曲,西源發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彎流曲行,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後流入渤海。古稱“河”。後世以河水多泥沙而色黃,故稱黃河。黃河中下游為中國古代文化重要發源之地。附:“黃河故道”。由於黃河挾泥沙而下,此淤彼決,黃河下游故曾屢次改道。古代其故道有六:
一,禹河故道。由河南榮澤東北行,至濬縣東北合濁漳水,入河北,由天津入海。二,周定王以後黃河故道。由河南濬縣東經漯河川,東歷河北、山東,由天津入海。三,東漢以後黃河故道。由滑縣東北歷河北、山東,由利津入海。四,宋時黃河故道。由河北開州合永濟渠,東北歷河北、山東,由天津入海。五,金時黃河故道。由河南陽武東行,入山東梁山灤,分南北流,北流入北清河,即濟水,東北歷山東,由利津入海;南流入南清河,即泗水,歷山東、江蘇入於淮。六,元明以來黃河故道。由河南武陟東南行,奔汴泗入淮,歷河南、山東、江蘇,由安東入海。
江與河之區別:“江”,古代專指長江。又為江河的通稱。如九龍江,珠江,黑龍江等。“河”,指黃河。書《禹貢》有:“導河積石,至於龍門”之說。《爾雅.釋水》有:“河出崑崙虛,色白;所渠並千七百一川,色黃;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之述。又泛指河流的通稱。可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長江,中國第一大川。源出青海南境唐古拉山之沱沱河,曲折東南流。上游為通天河。由通天河之直達門至四川宜賓市間,稱金沙江。宜賓至揚州間,始稱長江。揚州以下,舊稱揚子江。流經西藏、四川、雲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等地,至上海吳淞口入海。入江之大川甚多,其著者為四川之雅礱江、岷江、嘉陵江及湖北之漢水等。按“江”,古本為此水專名,後它水亦稱江,乃成公名。《水經注.江水》錄著:其後因此水為長江,與大江以別之。
黃河,中國第二大河。北源出青海青藏高原巴顏喀垃山脈支查哈西拉山南麓之扎曲,南源發巴顏喀拉山支各姿各雅山北麓卡日曲,西源發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彎流曲行,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後流入渤海。古稱“河”。後世以河水多泥沙而色黃,故稱黃河。黃河中下游為中國古代文化重要發源之地。附:“黃河故道”。由於黃河挾泥沙而下,此淤彼決,黃河下游故曾屢次改道。古代其故道有六:
一,禹河故道。由河南榮澤東北行,至濬縣東北合濁漳水,入河北,由天津入海。二,周定王以後黃河故道。由河南濬縣東經漯河川,東歷河北、山東,由天津入海。三,東漢以後黃河故道。由滑縣東北歷河北、山東,由利津入海。四,宋時黃河故道。由河北開州合永濟渠,東北歷河北、山東,由天津入海。五,金時黃河故道。由河南陽武東行,入山東梁山灤,分南北流,北流入北清河,即濟水,東北歷山東,由利津入海;南流入南清河,即泗水,歷山東、江蘇入於淮。六,元明以來黃河故道。由河南武陟東南行,奔汴泗入淮,歷河南、山東、江蘇,由安東入海。
江與河之區別:“江”,古代專指長江。又為江河的通稱。如九龍江,珠江,黑龍江等。“河”,指黃河。書《禹貢》有:“導河積石,至於龍門”之說。《爾雅.釋水》有:“河出崑崙虛,色白;所渠並千七百一川,色黃;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之述。又泛指河流的通稱。可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