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780640277686
-
2 # 低調de華麗_24
俗語一: “菜不擺三”
這意味著邀請人們吃飯,不要提供三個菜。為什麼?首先,祭祀文化。在古代祭祀儀式中,通常會上三道菜,也被稱為三俗文化。一般來說,三大動物包括牛、羊和豬,而三小動物包括豬、魚和雞。如果只端上三道菜,你會覺得自己成了獻祭的物件,這就像在面前插三根香一樣不可接受。第二是諧音含義。古人喜歡用諧音乞求口惠,但“三”和“散”的諧音表明宴會以不和諧告終,一鬨而散,與親友團聚的主題也不一致。第三,傳統民俗。俗話說,"三個盤子待王八,八個盤子待烏龜",桌子上只放了三盤,讓人覺得太寒酸和被冷落了。
俗語二:“筷不成五”
這並不意味著宴會不能準備五雙筷子,但是筷子的長度應該是一樣的。為什麼?首先,平等對待客人。在古人看來,雖然客人資歷不同,但同一張桌子應該有相同的用餐標準,餐具和食物必須相同。否則,客人會感覺受到不同的對待,並感到不滿意。第二個是不祥之兆。如果筷子的大小和長度不同,人們會覺得它們不受尊重,很容易把它們與“三長兩短”聯絡起來。這本身就是禁忌,表明災難即將來臨。三是留下遺憾。筷子是成對使用的。如果有一個奇數,這是過度浪費或準備不足,表明事情做得不令人滿意和有缺陷。此外,筷子不能用來敲碗,更不用說插在米飯上了。
俗語三:“席不成六”
這意味著吃席不能使六個人坐一桌。為什麼?首先,寓意並不吉祥。在古代,宴會通常是方桌或圓桌。如果只有六個人坐了這張桌子,整個佈局就像頭上和尾巴上有四隻爪子的烏龜。這是極其諷刺的。因此,民間流傳著“六個人不應該坐在龜桌上”的說法。第二,浪費資源。在古代,宴會通常以八張方桌為標準,客人通常是自願的。曾經有許多海龜席位,席位的空缺率很高。如果只有六個人以上,他們也應該坐在三面,而不是海龜座位。這也是對主人的一種尊重。
菜不成三的意思是:當我們宴請賓朋,即便只有二道菜,也不要湊數上三道菜。古人認為,“三”與“散”同音,既然是請客吃飯,自然是大家在一起團圓,但是“散”這個音與團圓之意十分的不符,故而比較忌諱。
筷不成五並不是說桌子上不允許擺放五支筷子,而是說放筷子的時候要注意順序,不要隨意的擺放在餐桌,並且要注意筷子的長度要一樣,筷子千萬不要“三長兩短”,這樣是很不禮貌的做法,客人會感覺自己被差別對待,從而心生隔閡。
“席不成六”其實就是六人莫圍桌。古人曾長時間的使用方桌,方桌這種座位很是特殊,如果六個人成桌,那麼左右各座一人,前後各做一人,其餘兩人不論怎麼座,從上面來看,都像是一隻“大烏龜”趴在地上,十分的不雅觀。雖然烏龜代表著長壽,但是也會讓客人多心,感覺是在罵自己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