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精神分析師青山
-
2 # 真福永康
對抑鬱症患者來說,什麼事都感到不如意,而時間上變得很難熬。通常他們情緒低落,而且有時情緒低落,脾氣有時煩躁,對周圍事情失興趣,或產生錯覺和幻覺。對他人有疑惑,並有失落無助感。但大部分抑鬱症患者並不嚴重,他們一樣同正常做各種事情,只是能力差點,行為緩慢點。
儘管重度抑鬱病因還待認識,只要及時治療,家人朋友給多些關懷,很多抑鬱症是可以治癒。
-
3 # 孫導走天下
我體驗過,最好的方式是找一個自己能輕鬆適應的工作,症狀馬上消失,比較便捷的方法是聽佛法,蝦米app有通俗易懂的
-
4 # 金華126798869
可以治癒,但必須是中度以下。抑鬱症患者大多比較自我,每天讀《心經》或《金剛經》一年時間就可治癒哦!
-
5 # 遊錦4
我不知道能不能治癒,我也不知道我是不是痊癒。我只感覺到我去融入了一項運動後,能讓我的情緒有所緩解。我選的是含有一定危險性的運動,你可以參考下。
-
6 # 我喺佳音吖
真的能“痊癒”!準確的說,是“階段性自愈/被治癒”。
Ⅰ抑鬱,能“痊癒”,免疫,不可能!
痊癒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是quán yù,亦作“痊瘉 ”。指病情好轉,恢復健康;指傷口﹑瘡口癒合。語出宋 范仲淹《乞小郡表》:“庶獲安靜,尚圖痊瘉。”如果指抑鬱症患者的病情好轉,臨床反應逐步消失,就是“痊癒”。那麼,抑鬱症群體普遍反映的“反覆發作”該作何解釋呢?
人的一生,都會患上這樣或那樣的疾病,比如“出水痘”,正常情況下,一人一生一次,無論誰,熬過最難受的三五天,管保會“痊癒”,終身免疫。
但抑鬱不同,國外稱抑鬱為“心靈的感冒”,我覺得,這個詞彙的定位非常精準。你得過一次感冒,你能終身免疫嗎?一年一次感冒,兩年三次都很有可能吧?
抑鬱也一樣,你得了一次,很有可能就自愈/治癒了,但,只有15%-50%的已治癒抑鬱症患者,不會再次抑鬱。
所以,“痊癒”有可能,終身免疫,沒道理,不科學!
Ⅱ為什麼“痊癒”後,還有那麼高的“復發”率?
通常,只要抑鬱症患者積極配合診斷與治療,輕度抑鬱症、中度抑鬱症都在可控的範圍內,如果患者的“自救意識”強烈,那麼,重度抑鬱症患者也有極大的可能性被治癒。
說白了,只要抑鬱症患者的求生慾望強,任何一個輔助治療的方式方法,都可能短期內令到抑鬱症患者們“痊癒”。
然而,人的一生如此漫長而脆弱,就像好多年前的一首歌唱的那樣:“我最近有點煩、有點煩……”煩躁、焦慮、抑鬱如同人的影子一樣,召之即來揮之不去。
每個人,都帶著自己心裡的傷,用力地往前走。
生活、工作、學習、社會與家庭的壓力、不可控因素、不可逆轉的事件、無法改變的環境、不如意的事情等等,隨時隨地會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令到人們階段性抑鬱、““治不好””“反覆發作”。
Ⅲ怎樣減少或規避“複發率”?
想要減少或規避複發率,我總結了幾點建議給到大家:
1、正視現實:接受自己的抑鬱症病史,積極尋求可行的康復措施。
2、改變認知:學習心理學知識,生活中學會接納不同的聲音。
3、培養興趣:找到讓自己提升專注力收穫成就感的技能。比如:繪畫、編織。
4、有氧運動:激發腦下垂體釋放大量的多巴胺,持續保持快樂的心情。
5、飲食調理:多吃水果蔬菜菌類和粗糧,大量攝取維生素群,平衡身體缺失的血清素和維生素等。
6、日光浴:激發腦下垂體釋放血清素,快速恢復健康的身心。
7、寫日記:給情緒和情感找到一個正向的出口,同時提升自己的專注力和記憶力。
堅持堅持再堅持,抑鬱,會讓你心靈的羽翼更豐滿!@心態教練-劉亞威
@亞威教練D助理小薇
作者簡介:亞威,60後感性天秤女,心態教練,【不可思議.教練微課程】認證教練型導師。已治癒的資深內源性重度抑鬱症患者,從業12年,親歷百態人生,專注解答、解決婚戀心理情感工作人際關係等各種問題。 -
7 # 霍體清
抑鬱症是病嗎?一定要被治癒的意義是什麼?
抑鬱症是一種心理疾病,一種很嚴重的心理疾病。抑鬱症患者的症狀有很多,主要有心境低落,對什麼都沒有興趣,覺得什麼都沒有意思,認為自己一無是處,看不到自己的將來,覺得將來一片黑暗;軀體症狀有胸悶氣短、心慌心悸、頭痛頭暈、尿頻尿急等等;食慾不振、睡眠不好、內分泌紊亂、女性月經不調等;體質越來越差,免疫力不斷下降;社會功能受損,甚至不能工作學習,交往退縮,甚至不願意出門、不敢出門。
這麼多症狀,帶來的是很多、很極端的痛苦,如果這些症狀不消除,痛苦會長久伴隨,工作學習不行,將來靠誰養著?婚姻也是很大的問題,再嚴重會有自殘行為,因此非常危險。看到這些症狀,治癒的意義一目瞭然,並且抑鬱症患者比較有特點,就是以前比較優秀的多,康復的思路就是利用過去的優秀,重新塑造到原來優秀的狀態。
回覆列表
抑鬱症,如果合理治療的話其實大部分都可以好轉,以至於不再發作。
如果症狀明顯,可以先考慮用藥物控制症狀。同時進行系統的心理治療,尋找抑鬱現象背後深層的心理問題。精神分析療法能深入與潛意識溝通,有效減緩甚至消除潛意識的羈絆,以及引起的心理衝突。
當然,前提是專業的心理治療師,並且堅持一段時間持續的諮詢。
補充,心理治療不能夠承諾效果,正是為了來訪者保持心理動力,使得最終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