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108804039310

    海洋中生活著很多動物,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龐大的海洋世界。這些動物中單獸類就有100多種。其中,海狗、海豹、海獅、海象等,它們的祖先原來在陸地上活動,後來遷居到海里,並且在海洋中世世代代地生活下去。為了能夠適應海洋中的生活,它們的四肢逐漸變化成了魚鰭的形狀,因此生物學家稱它們為鰭腳目的哺乳動物。其中,海豹是種類最多的一種。

    作為鰭腳目動物的一員,海豹有著適宜於水中生活的外形。它的身體外殼特別光滑,身上沒有什麼明顯的突起或者凹陷,甚至連外耳也沒有,幾乎成了完全的流線型。

    海豹的體型與魚一樣呈紡錘形。它的頭部圓而平滑。沒有明顯的頸部,兩隻大眼睛能看清水中和空中的物體,聽覺、嗅覺也特別的靈敏。它的身體肥胖渾圓,頭尾兩端漸小,顯得非常憨厚可愛。同時,這種體型特別適合在水中快速地游泳或者潛入到水底覓食。

    海豹的皮下脂肪層很厚,不但能夠抵禦嚴寒,而且還與面板結成一層柔軟層,能夠在快速前進的時候對產生的“渦流”起緩衝作用,這樣就大大地減少了海豹游泳時受到的阻力。

    它的鼻孔與耳孔,都有肌肉性活動瓣膜,當它潛入到水下的時候,這些活動瓣膜便關閉起來,防止海水的侵入。

    海豹的上唇,生著很多的觸鬚,也稱感覺毛。毛的囊部,有三叉神經的分支通入。所以,它的感覺很靈敏。據說,海豹能利用超聲波定位,就算是在黑暗的環境裡,它也能借助觸鬚探知哪兒有食物,或者受到傷害時它該向哪兒逃跑。海豹的四肢發育很差,它們已經大大縮小,可以說只剩下了手與腳。前後腳都演化成了短短的鰭足,前肢短小,而且長有毛,後肢大而且呈扇形,與尾巴相連。

    它們的後鰭肢在陸地上很少使用,但是在水中卻是主要的推進器。海豹體重大約在80~450千克,最大的雄海豹體重可超過3000千克。海豹更適於水中生活,當它離開水,在陸地上或冰上行走的時候,動作就顯得特別的笨拙,呆頭呆腦的。

    海豹流線型的身體在陸上或者冰上行走的時候,不能支配自如,胖乎乎的好像一條大蠕蟲在扭動。後鰭肢已經沒有什麼作用,緊緊地縮在身體下方,只能靠前肢稍微起一點推動作用,一蹬一蹬緩慢地向前匍匐前進。如果說海豹的四肢在陸上或冰上還有一點什麼作用的話,那可能就是支撐一下海豹龐大的身體了。儘管這樣,海豹在陸上爬行的速度依然可以達到每小時10千米以上。當它回到海洋中以後,它就猶如進入了自由的天地,儼然是水中的主宰了。

    海豹的游泳技術比別的動物優越許多,它的游泳速度是每小時22~28千米,最高為每小時37千米。在水中,它的兩隻後腳緊緊靠近,豎立起來,始終向後伸,就像潛水員的兩隻腳蹼,也像魚的尾鰭,遊起泳來,兩隻腳在水中左右擺動,推動身體迅速前進,遊得非常輕鬆自如。而且,海豹的尾巴短而且扁平,起不到掌握方向的作用,因此就由後肢擔當了槳和舵的雙重功能。海豹不但游泳的本領突出,它的潛水能力也很強。能夠下潛到水下500多米的深度,僅次於鯨類的下潛深度。一般情況下,海豹可以下潛到100米的水深處,在深水海域中甚至能下潛到300米的水深處。

    我們為什麼要強調海豹在水下的逗留時間呢?也就是說海豹為什麼要浮出水面呢?這是因為海豹畢竟不是魚,它是哺乳動物。作為哺乳動物,海豹具有哺乳類動物共有的一些特徵。比如說:繁殖方式為胎生,用乳汁哺育幼仔,全身密被短毛,體溫恆定等等。同時,又只能用肺來吸取空氣中的氧氣,而不能像魚那樣用鰓吸收溶解於水中的氧。正因為這一點,海豹在水中需要時常將頭浮出水面進行呼吸。在海豹聚居的海域中,時常能夠看到一些海豹將頭探出水面,不斷地左右張望,看看海面上有什麼動靜。這是海豹警覺性的體現,也是它們透氣、進行呼吸的需要。

    海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鶴望蘭不分櫱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