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 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後感”。 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 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併為後文的議論作 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 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係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 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 “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 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 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透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 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 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絡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 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絡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 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絡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 而不能盲目聯絡、前後脫節。 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 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 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 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寫讀後感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是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係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 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 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準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 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準確選擇感受點 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 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 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 悟到沒有真本領矇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 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 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 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 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 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 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 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 注意聯絡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 的中心。 初中作文課中,除了寫“讀後感”外,老師還會要求同學們在看完一部電影、 電視片或參觀完某一展覽後寫“觀後感”,觀後感的寫法與讀後感是一樣的,只 需在第一部分簡述所觀的內容,然後引出觀點、展開論述就可以了。 另外我在給你一篇《最後一課》的讀後感: 今天,我們的語文課學習的是一篇重點課文《最後一課》,裡面講的是主人公—小弗郎士上韓麥爾老師的最後一堂課。讀了這篇文章後,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戰爭給無辜的人民帶來了什麼!或許,有一點還“不錯“,就是戰爭能讓一個人瞬間成長。但我想,誰都不喜歡這種“成長”方式吧!?畢竟那是用痛苦換來的。 普法戰爭暴發後,連年幼學童,都是那樣的愛國!這,不能不讓人感動。 它讓我聯想起我們抗日戰爭時期的華人民,不也正是如此,為了祖國,“小兵張嘎”們不也是在不惜一切代價地投入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爭中去麼?雖然地域不同,種族不同,時代不同,但是人們對侵略者的態度是相同的。 可惡的侵略者,該死的戰爭狂,無恥的叛國賊,他們是對不起祖國,對不起人民,對不親父母,更對不起自己的歷史罪人! 母語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明的承傳載體。如果母語沒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將不復存在。因為一華人民語言彼此不通,就是一盤散沙。那麼,外語與母語到底哪個重要呢?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如今這個社會,學不好英語你就別想上高中、大學,更別想找個好工作了。既然外語如此重要,學外語的人多就不奇怪了。現在就連幼兒園都開設了英語課了。English成了全球通用的“國際普通話”,其他語種已經受到嚴重威脅,面臨消失的危險,更別說那些本就用得少的語言了……這是不能忽視的。 當法國阿爾薩斯被普魯士侵佔,最後一堂法語課便顯得格外重要。“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這不正道出了亡了國的法國國民心聲嗎? “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 我們為什麼不摒棄黑暗、拒絕非正義戰爭,迎接Sunny呢?我們為什麼不保護好本民族特色,學好我們的母語——漢語,在時代進步的同時發揚民族光輝呢?我們要讓中華民族崛起,使之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 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後感”。 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 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併為後文的議論作 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 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係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 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 “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 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 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透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 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 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絡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 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絡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 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絡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 而不能盲目聯絡、前後脫節。 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 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 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 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寫讀後感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是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係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 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 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準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 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準確選擇感受點 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 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 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 悟到沒有真本領矇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 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 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 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 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 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 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 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 注意聯絡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 的中心。 初中作文課中,除了寫“讀後感”外,老師還會要求同學們在看完一部電影、 電視片或參觀完某一展覽後寫“觀後感”,觀後感的寫法與讀後感是一樣的,只 需在第一部分簡述所觀的內容,然後引出觀點、展開論述就可以了。 另外我在給你一篇《最後一課》的讀後感: 今天,我們的語文課學習的是一篇重點課文《最後一課》,裡面講的是主人公—小弗郎士上韓麥爾老師的最後一堂課。讀了這篇文章後,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戰爭給無辜的人民帶來了什麼!或許,有一點還“不錯“,就是戰爭能讓一個人瞬間成長。但我想,誰都不喜歡這種“成長”方式吧!?畢竟那是用痛苦換來的。 普法戰爭暴發後,連年幼學童,都是那樣的愛國!這,不能不讓人感動。 它讓我聯想起我們抗日戰爭時期的華人民,不也正是如此,為了祖國,“小兵張嘎”們不也是在不惜一切代價地投入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爭中去麼?雖然地域不同,種族不同,時代不同,但是人們對侵略者的態度是相同的。 可惡的侵略者,該死的戰爭狂,無恥的叛國賊,他們是對不起祖國,對不起人民,對不親父母,更對不起自己的歷史罪人! 母語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明的承傳載體。如果母語沒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將不復存在。因為一華人民語言彼此不通,就是一盤散沙。那麼,外語與母語到底哪個重要呢?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如今這個社會,學不好英語你就別想上高中、大學,更別想找個好工作了。既然外語如此重要,學外語的人多就不奇怪了。現在就連幼兒園都開設了英語課了。English成了全球通用的“國際普通話”,其他語種已經受到嚴重威脅,面臨消失的危險,更別說那些本就用得少的語言了……這是不能忽視的。 當法國阿爾薩斯被普魯士侵佔,最後一堂法語課便顯得格外重要。“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這不正道出了亡了國的法國國民心聲嗎? “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 我們為什麼不摒棄黑暗、拒絕非正義戰爭,迎接Sunny呢?我們為什麼不保護好本民族特色,學好我們的母語——漢語,在時代進步的同時發揚民族光輝呢?我們要讓中華民族崛起,使之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