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159812776298

        鷓鴣的叫聲嘶啞,聽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它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所以,鷓鴣也就成了一種哀怨的象徵。唐代詩人鄭谷因為寫了一首膾炙人口的《鷓鴣》詩,被人們稱為“鄭鷓鴣”。  李白寫過“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唯有鷓鴣飛”;李商隱寫過“欲成西北望,又見鷓鴣飛”;蘇軾寫過“沙上不聞鴻雁信,竹間時聽鷓鴣啼,此情唯有落花知”;張籍寫過“送人發,送人歸,白蘋茫茫鷓鴣飛”;秦觀寫過“江南遠,人何處,鷓鴣啼破春愁”……  古代交通不發達,那些出行的遊子,客居他鄉,不知自己的歸期,不知自己的未來,他們思鄉戀親,於是,他們把濃濃的長長的情思寄託給了林中飛翔的這隻小鳥——鷓鴣。在夕陽古道中,在衰柳長堤下,斷腸人聽到了斷腸聲:行不得也哥哥。它們在哀求,不能去啊,哥哥,前方有荊棘,有險灘,有狂風,有暴雨,有無邊無際的相思……。在古人眼中,鷓鴣是一種有靈性的動物,它已經是古人靈魂的一種寫照,是古人情思的一種寄託。  中國文化中與鷓鴣相關的古詩詞著名的當屬辛棄疾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詞情詞境喻江晚山深,此一暮色蒼茫又具封閉式意味之境界,無異為詞人沉鬱苦悶之孤懷寫照,而暗應合上闋開頭之鬱孤臺意象。

  • 2 # 藍風24

    “忽聽一聲“行不得”,鷓鴣塘外鷓鴣啼”見清·金志章《鷓鴣塘》。

    鷓鴣塘:塘名。這兩句大意是:忽然聽見一聲“行不得”的聲音,原來是鷓鴣塘邊的鷓鴣在那裡鳴叫。遊子行於外,內心不免孤單悽楚。這時忽聽一聲“行不得”,怎不評然心動?四顧無人,叫聲何來?原來是鷓鴣悲啼。作者觸景傷懷,思鄉之情備增。這兩句語言淺近,意味深長,耐人深思。可用於描寫鷓鴣,也可用於表現遊子、徵人的思鄉之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螞蟻真的是二維世界的嗎?那為何能知曉前後左右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