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3軟體財務業務流程:
1。 確保所有的系統都已在本期;
2。 在總賬模組中做轉帳憑證(攤銷費用、計提折舊、計提工資等);
3。 不屬於物流系統的應付款,做其他應付單(如水電費、餐費、郵費等)(應付款管理——其他應付單——其他應付單——新增);
4。
不屬於物流系統的應收款,做其他應收單(應收款管理——其他應收單——其他應收單——新增);
5。 生成銷售發票,按出庫單關聯,輸入銷售單價,並稽核發票,稽核時如出現提示:出庫單上的物料少於發票上的物料,則在稽核畫面中選擇此發票相對應的全部出庫單,再次稽核,則會成功(銷售管理——結算——銷售發票——錄入);
6。
進行應付款付款核銷(應付款管理——結算——應付款核銷——付款結算);
7。 進行應收款收款核銷(應收款管理——結算——應收款核銷——到款結算);
8。 確保本期所有的單據已經稽核(包括入庫單、出庫單等);
9。 檢查有無非生產部門的領料單(倉存管理——領料發貨——生產領料——查詢);
10。
檢查有無無成本物件的領料單(倉存管理——領料發貨——生產領料——查詢);
11。 檢查有無漏輸實作工時的本廠生產工序(車間管理——工序彙報——工序彙報——查詢);
12。 入庫單及發票齊全,進行材料入庫核算(存貨核算——入庫核算——外購入庫核算);
13。
有入庫單無發票,進行暫估入庫處理(存貨核算——入庫核算——存貨估價入帳——開啟入庫單——手工輸入單價);
14。 進行其他入庫核算(存貨核算——入庫核算——其他入庫核算——開啟入庫單——手工輸入單價);
15。 進行材料出庫核算(存貨核算——出庫核算——材料出庫核算);
16。
如材料無出庫單價,則更新無單價單據,可以選擇最新入庫價,也可以選擇最新出庫價進行更新(存貨核算——出庫核算——更新無單價單據);
17。 如仍無出庫單價的,則手工輸入單價(存貨核算——出庫核算——不確定單價單據維護);
18。 再次進行材料出庫核算,直到核算正確為止(存貨核算——出庫核算——材料出庫核算);
19。
引入各成本物件的生產總工時作為費用分配的標準(成本管理——分配標準設定——分配標準資料錄入——從生產管理系統引入);
20。 進行投入產量錄入(成本管理——產量錄入——投入產量錄入——從生產任務單引入);
21。 核對完工產量(“成本管理——產量錄入——完工產量錄入”與“倉存管理——驗收入庫——產品入庫—查詢”核對數量);
22。
檢查在產品產量;
23。 核對材料費用(“成本管理——費用錄入——材料費用錄入”與“倉存管理——報表分析——收發業務彙總表(領料單)”核對);
24。 引入人工費用(成本管理——費用錄入——人工費用錄入——從K3總賬系統引入);
25。
引入折舊費用(成本管理——費用錄入——折舊費用錄入——從K3總賬系統引入);
26。 引入其他費用(成本管理——費用錄入——其他費用錄入——從K3總賬系統引入);
27。 進行成本計算(成本管理——成本計算——產品成本計算);
28。
核對成本(“成本管理——成本計算——成本計算單(彙總顯示)”與“成本管理——費用錄入——材料費用錄入、人工費用錄入、折舊費用錄入、其他費用錄入”核對);
29。 查詢分析工具引出成本(存貨核算——查詢分析工具——查詢分析工具——引出已經扣除不計入成本的德國物料的產成品成本);
30。
引入產成品成本,並進行自制入庫核算(存貨核算——入庫核算——自制入庫核算——先引入產成品成本——再進行核算);
31。 進行產成品出庫核算(存貨核算——出庫核算——產成品出庫核算);
32。 生成各類憑證(材料入庫、暫估入庫、其他入庫、領用材料、其他領用、盤贏盤虧、產品入庫、銷售出庫、銷售收入)(存貨核算——憑證管理——生成憑證);
33。
將生成的憑證進行修改(存貨核算——憑證管理——憑證查詢);
34。 物流系統與總賬系統對賬(原材料、包裝物、產成品)(存貨核算——期末處理——期末關賬——對賬);
35。 期末調匯(總賬——結賬——期末調匯);
36。 將本期所有憑證稽核、過賬(總賬——憑證處理——憑證查詢——稽核——過賬);
37。
結轉本期損益(總賬——結賬——結轉損益);
38。 將“結轉本期損益”憑證稽核、過賬(總賬——憑證處理——憑證查詢——稽核——過賬);
39。 生成財務報表(報表——(性質)報表——外企損益表、外企資產負債表);
40。 各系統結帳(應收款系統、應付款系統、現金管理、存貨核算、成本管理、總帳系統)。
K3軟體財務業務流程:
1。 確保所有的系統都已在本期;
2。 在總賬模組中做轉帳憑證(攤銷費用、計提折舊、計提工資等);
3。 不屬於物流系統的應付款,做其他應付單(如水電費、餐費、郵費等)(應付款管理——其他應付單——其他應付單——新增);
4。
不屬於物流系統的應收款,做其他應收單(應收款管理——其他應收單——其他應收單——新增);
5。 生成銷售發票,按出庫單關聯,輸入銷售單價,並稽核發票,稽核時如出現提示:出庫單上的物料少於發票上的物料,則在稽核畫面中選擇此發票相對應的全部出庫單,再次稽核,則會成功(銷售管理——結算——銷售發票——錄入);
6。
進行應付款付款核銷(應付款管理——結算——應付款核銷——付款結算);
7。 進行應收款收款核銷(應收款管理——結算——應收款核銷——到款結算);
8。 確保本期所有的單據已經稽核(包括入庫單、出庫單等);
9。 檢查有無非生產部門的領料單(倉存管理——領料發貨——生產領料——查詢);
10。
檢查有無無成本物件的領料單(倉存管理——領料發貨——生產領料——查詢);
11。 檢查有無漏輸實作工時的本廠生產工序(車間管理——工序彙報——工序彙報——查詢);
12。 入庫單及發票齊全,進行材料入庫核算(存貨核算——入庫核算——外購入庫核算);
13。
有入庫單無發票,進行暫估入庫處理(存貨核算——入庫核算——存貨估價入帳——開啟入庫單——手工輸入單價);
14。 進行其他入庫核算(存貨核算——入庫核算——其他入庫核算——開啟入庫單——手工輸入單價);
15。 進行材料出庫核算(存貨核算——出庫核算——材料出庫核算);
16。
如材料無出庫單價,則更新無單價單據,可以選擇最新入庫價,也可以選擇最新出庫價進行更新(存貨核算——出庫核算——更新無單價單據);
17。 如仍無出庫單價的,則手工輸入單價(存貨核算——出庫核算——不確定單價單據維護);
18。 再次進行材料出庫核算,直到核算正確為止(存貨核算——出庫核算——材料出庫核算);
19。
引入各成本物件的生產總工時作為費用分配的標準(成本管理——分配標準設定——分配標準資料錄入——從生產管理系統引入);
20。 進行投入產量錄入(成本管理——產量錄入——投入產量錄入——從生產任務單引入);
21。 核對完工產量(“成本管理——產量錄入——完工產量錄入”與“倉存管理——驗收入庫——產品入庫—查詢”核對數量);
22。
檢查在產品產量;
23。 核對材料費用(“成本管理——費用錄入——材料費用錄入”與“倉存管理——報表分析——收發業務彙總表(領料單)”核對);
24。 引入人工費用(成本管理——費用錄入——人工費用錄入——從K3總賬系統引入);
25。
引入折舊費用(成本管理——費用錄入——折舊費用錄入——從K3總賬系統引入);
26。 引入其他費用(成本管理——費用錄入——其他費用錄入——從K3總賬系統引入);
27。 進行成本計算(成本管理——成本計算——產品成本計算);
28。
核對成本(“成本管理——成本計算——成本計算單(彙總顯示)”與“成本管理——費用錄入——材料費用錄入、人工費用錄入、折舊費用錄入、其他費用錄入”核對);
29。 查詢分析工具引出成本(存貨核算——查詢分析工具——查詢分析工具——引出已經扣除不計入成本的德國物料的產成品成本);
30。
引入產成品成本,並進行自制入庫核算(存貨核算——入庫核算——自制入庫核算——先引入產成品成本——再進行核算);
31。 進行產成品出庫核算(存貨核算——出庫核算——產成品出庫核算);
32。 生成各類憑證(材料入庫、暫估入庫、其他入庫、領用材料、其他領用、盤贏盤虧、產品入庫、銷售出庫、銷售收入)(存貨核算——憑證管理——生成憑證);
33。
將生成的憑證進行修改(存貨核算——憑證管理——憑證查詢);
34。 物流系統與總賬系統對賬(原材料、包裝物、產成品)(存貨核算——期末處理——期末關賬——對賬);
35。 期末調匯(總賬——結賬——期末調匯);
36。 將本期所有憑證稽核、過賬(總賬——憑證處理——憑證查詢——稽核——過賬);
37。
結轉本期損益(總賬——結賬——結轉損益);
38。 將“結轉本期損益”憑證稽核、過賬(總賬——憑證處理——憑證查詢——稽核——過賬);
39。 生成財務報表(報表——(性質)報表——外企損益表、外企資產負債表);
40。 各系統結帳(應收款系統、應付款系統、現金管理、存貨核算、成本管理、總帳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