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麓風軒

    題目中的說法明顯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南北朝時期,魏碑體僅侷限於北方,在南方行草書承續“二王”體勢,大方異彩。

    1、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合稱,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大融合時期,上承東晉十六國下接隋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四朝;北朝(386年—581年)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

    (梁武帝書法)

    2、魏碑體主要在北方,當時南朝禁碑,而北方仍然沿襲漢魏刻石立碑之風,真書碑刻大量出現,這些字結構活潑,點畫勁健,氣勢開張,被稱為“魏碑”體或“北魏”體。

    3、在南朝,由於禁碑,而行草書得到了較大發展,承續了東晉王羲之、王獻之等人的書風。南朝宋齊之間,王獻之的行草書得到極力推崇,南朝梁陶弘景《與梁武帝論書啟》中說:“比世皆尚子敬書”,子敬就是王獻之。

    4、南朝的梁武帝本身也是書法大家,行草書成就非常之高,他《觀鍾繇書法十二意》中說:“子敬之不迨逸少,猶逸少之不迨元常。”在蕭衍推崇下南朝梁掀起了學王羲之書法的高潮。

    結論:

    從整個南北朝來說,魏碑僅僅侷限於北方的碑刻中應用,而在南方的廣闊天地裡,以“二王”為代表行草書得到極力的推崇。因此,題目中的說法明顯是與史實不符的。

    (魏碑拓片)

  • 2 # 任延梅1

    翻開書法歷史,草書是從漢初形成起,歷經魏晉南北朝、隋唐由章草發展為今草;行書由楷書快寫演變過來;魏晉南北朝行書盛行,代表人物先有鍾繇,後有“二王”父子;楷書在南北朝時期風格不同,基本上是二王書寫風格的延伸,代表作有真書千字文和瘞鶴銘等。從上不難看出草書行書的斷代比較明析。謝邀答,供參考。

  • 3 # 太宗講藝

    在南北朝有很多書法家,南方以張芝、二王等文人士族,北方以少數民族中善於書寫的人,整體而言北方少數民族善書者的書法理念沒有南朝更具溫雅,而現在俗稱的魏碑字型,很少有墨跡,都是碑刻,趨於野逸。

  • 4 # 子衿書法

    魏碑,是南北朝時期的刻石文字。注意,這是刻石文字。 南北朝,是東晉滅亡以後,南北分裂。北朝,由鮮卑族拓跋矽建立。國號大魏。通常稱為北魏。佔據北方為政。這個北魏與三國時期的曹魏沒有絲毫瓜葛。

    南朝,則為宋、齊、梁、陳,分別統治。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動盪的一個時期。戰亂頻繁。北方,是遊牧民族控制的政權。南方,則為漢人控制。

    魏碑,實際上主要指的是北魏的碑刻。中國書法分為碑版書和翰牘書。碑版書用於碑版銘石,它的應用範圍小。翰牘書,是日常書寫字型,應用範圍廣泛。不要說魏碑,即使是書法史中鼎盛的唐碑,都不是古代人日常的書寫字型。

    翰牘書,使用的是筆墨紙硯為工具,好比生活中的家常菜。碑版書的用途,是樹碑立傳,銘石記功。就好比鮑魚龍蝦。南北朝時期的人,他們不寫魏碑。他們寫的字,也是以行書、草書和手寫體的楷書 。

    鮑魚龍蝦,吃久了便會生厭。家常小菜,一輩子都吃不厭。

  • 5 # 千年蘭亭

    南北朝時,其時是各種書體並存的時期,只不過魏碑特點鮮明,人們往往以為彼時只有魏碑。

    晉亡後,中國分裂成南北朝,以長江為界,南為宋、齊、梁、陳,北為東、西魏,北齊,北周。

    這一時期,書法也因地域和人物的因素,分為南北二派。南派以帖學為主,妍妙風流;北派以碑學為主,雄強豪放。

    彼時,在書體上處於隸楷錯變時期,南派書法雖名家輩出,憾無真跡流傳,而北派書法近百年來大量出土,一般認為,這一時期當以北派為主,而南派肯定也在流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Pad的釋出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