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rriu39424

    愛蓮池上的對聯鄒宗德在現在的市政府所在地,壘了一座小石山,上書“愛蓮池”三個字,這就是邵陽著名的古蹟、寶慶十二景之一的“蓮池古香”遺址,為宋代大理學家周敦頤種蓮處。據《郴州縣誌》載:“周敦頤宋治平四年(1067)以永州通判來邵攝事”,到熙寧四年(1071)升郴州知軍調離,在邵為官四年。到任的第二年,他在“邵州衙門東北隅(今資邵匯合處)闢池種蓮,方廣十餘丈,與江水通盈涸,砌石為牆,環植垂柳。池中蓮花,幽而不實,亦不藕,開並蒂花”。又光緒《邵陽縣鄉土志》載: “周子所植千葉蓮,疊瓣重樓,尤為異種……”池中舊有聯拱小石橋,於橋的中央建亭,即“愛蓮亭”。宋嘉定三年(1210年),知州傅伯崧以周敦頤在《愛蓮說》中譽蓮為“花之君子”而改名為“君子亭”。最後人們見到過的君子亭是重簷翹角、四周迴廊的木結構亭子。亭柱上有楹聯雲:人同心,心同理,數語遂成定說;美斯愛,愛斯傳,千年猶見高風。據《寶慶府志》記載,聯語及書法的作者為清乾隆間著名書法家錢灃。錢灃(1740—1795),號南園,字東注,一字約甫,雲南昆明人。乾隆三十六年進士。後來選入翰林詞館,兩任湖南學政,督察院湖廣道監察御史。他不僅品德高尚,而且其書畫藝術更享譽盛名。他獨創的“錢體”字被認為是數百年來傳承顏真卿最得真意的上品,其筆墨凝重,力道沉鬱,且方正莊嚴,筆筆不苟,後又熔歐陽詢、米芾等大家為一爐,形成了自家的獨立風格,在書法史上佔有重要的一席。代表作有《九歌長卷》、《枯樹賦》、《施芳谷壽序》等。聯語的上邊是說周敦頤在理學上的成就。“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是一句古話,最早見於《孟子·告子上》:“欲貴者,人之同心也。”本指合情合理的事,大家想法都會相同,聯語中指周敦頤提出的“心性義理”。周敦頤是中國理學的開山祖,他的理學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在以後七百多年的學術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他所提出的哲學範疇,如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動靜、性命、善惡等,成為後世理學研究的課題。清代學者黃宗羲在他的《宋儒學案》中說道:“孔子而後,漢儒止有傳經之學,性道微言之絕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論闡發心性義理之精微,端數元公之破暗也”。元公就是周敦頤。周敦頤提出一個簡單而有系統的宇宙構成論,說“無極而太極”,“太極”一動一靜,產生陰陽萬物。“萬物生而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太極圖說》)。這就是周敦頤提出的所謂理;聯語中的“心”是指周敦頤提出的“義理之心”, 即指人自身內在的道德本能或情感意識、“本心”或“良心”, 人之所以為人而異於萬物,在於人稟五行之“秀”而為萬物之“靈”,這個“靈”處就在於“心”。而“命”則是指天所賦於人者,代表客觀必然性。周敦頤在心理發生論上有“性命合一”的思想,即認為心之體即性之理,心的本體存在由其知覺作用而表現,體用性情是完全合一的,“命”之客觀必然性與“性”之內在性在人身上得到了統一。他認為,人性的構成本質上是陰氣和陽氣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合。他說:“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人性又有善惡之分,有剛、善、柔、惡、中五品之分,人們不同的心理特質與心理狀態也由此而來,萬物與一道各有自己的標準,天地間的一切不論小的還是大的, 各有自己的命定(小大有定)。因為周敦頤的這一理論非常簡單,故聯語中說“一語遂成定說”。周敦頤生前並不為人們所推崇,學術地位也不高。人們只知道他“政事精絕”,宦業“過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懷灑脫,有仙風道氣。但鮮有人知道他的理學思想,只有南安通判程太中知道他的理學造詣很深,並將兩個兒子——程顥、程頤送到他的門下,後二程均為著名理學家。南宋學者胡宏等人開創的湖湘學派實際上繼承和發展了周敦頤開創、由二程發展完善了的宋儒理學。理學集大成者朱熹對他評價很高,為他作事狀,又為《太極圖.易說》、《易通》作了註解。張栻稱他為“道學宗主”,其名聲逐漸鵲起。寧宗賜敦頤諡號為“元”,因此敦頤又被稱為“元公”。 許多地方建有濂溪祠。邵陽的濂溪祠就在建愛蓮池畔。到理宗時,從祀孔子廟庭,確定了周敦頤的理學開山地位。聯語的下邊緊扣愛蓮池來寫,“斯”字可以作兩種理解,一是可以理解為連詞“則”、“而”、“就”的意思:荷花因為它的高尚美德而被周子喜愛,因為周子喜愛而得以流傳;二是可以理解為代詞“這”、“這裡”:荷花(出汙泥而不染)的美德在這裡為周子所鍾愛(而著《愛蓮說》),於是這種愛才從這裡開始流傳,千百年來,還可以看到先生的君子高風。如果按第二種理解,也就是說《愛蓮說》正著於此,斯,此也。《寶慶府志》載清李益陽《愛蓮詩》雲:“劫後池亭在,花間猶是蓮。此花號君子,其人斯在焉。若徒欽其色,人豈以花傳。應知花品貴,總以濂溪賢。再頌《愛蓮》文,寓意豈徒然,徘徊池上水,古道照遺篇。。。。。。”又載汲縣陳起元《愛蓮池》詩三首,其中有句雲:“昔頌《愛蓮說》,來尋池上蓮。遠看花的的,初出葉田田。。。。。。”還有一些寫愛蓮池和君子亭的古詩亦寫到《愛蓮說》。雍正朝六年完成的大型類書《古今圖書整合》中《方輿彙編·職方典·寶慶府古蹟考之一》明確記載“愛蓮池,宋周濂溪先生觀蓮處,在邵著《愛蓮說》”。衡陽、郴州、江西等地也都有愛蓮池、愛蓮亭,但沒有周敦頤親自“闢池種蓮”的記載,更沒有在彼著《愛蓮說》的記載,只是這些地方為發展旅遊,比我們喊得響一些而已。http://blog.sina.com.cn/s/blog_caee76180101fc67.html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機進水開機了但用一會就宕機,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