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是指荀子、揚子、文中子、老子和莊子。
文中子王通,隋代大儒,就連宋代出現的幼學蒙書《三字經》中亦有“文中子,及老莊”,在宋代人的意識中,王通在中國學術史的發展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從儒學發展史來看,王通是從漢晉經學向宋明理學過度的關鍵人物,他以不同於經學的學術形式,在隋末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至中晚唐形成了儒家子學的復興。宋明理學諸儒兼具經學的特點,皆源自於王通之學。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後代表人物,同早於他的孟子成為儒家中對立的兩派。在宇宙觀方面,荀子認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但人類可以用主觀努力去認識它,順應它,運用它,以趨吉避凶。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在認識論方面,他認為人認識客觀事物,首先要透過感覺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觸,強調“行”對於“知”的必要性和後天學習的重要性,有樸素的唯物思想。在政治上,他針對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后王”的口號,主張應該適應當時的社會情況去施政,要選賢能,明賞罰,兼用“禮”“法”“術”實行統治。他的許多思想為法家所汲取。
荀子既是思想家,又兼長於文學,在戰國諸子中,他與孟子、莊子對後世影響最深。
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是各種哲學思想百家爭鳴的時代。像荀子的人性本惡說、揚子的自利說、老莊的順其自然說等等。這些思想都是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
五子是指荀子、揚子、文中子、老子和莊子。
文中子王通,隋代大儒,就連宋代出現的幼學蒙書《三字經》中亦有“文中子,及老莊”,在宋代人的意識中,王通在中國學術史的發展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從儒學發展史來看,王通是從漢晉經學向宋明理學過度的關鍵人物,他以不同於經學的學術形式,在隋末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至中晚唐形成了儒家子學的復興。宋明理學諸儒兼具經學的特點,皆源自於王通之學。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後代表人物,同早於他的孟子成為儒家中對立的兩派。在宇宙觀方面,荀子認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但人類可以用主觀努力去認識它,順應它,運用它,以趨吉避凶。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在認識論方面,他認為人認識客觀事物,首先要透過感覺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觸,強調“行”對於“知”的必要性和後天學習的重要性,有樸素的唯物思想。在政治上,他針對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后王”的口號,主張應該適應當時的社會情況去施政,要選賢能,明賞罰,兼用“禮”“法”“術”實行統治。他的許多思想為法家所汲取。
荀子既是思想家,又兼長於文學,在戰國諸子中,他與孟子、莊子對後世影響最深。
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是各種哲學思想百家爭鳴的時代。像荀子的人性本惡說、揚子的自利說、老莊的順其自然說等等。這些思想都是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