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齊君

    清朝作為中華大地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 一直都是熱門的話題讓我們後人爭論不休,有人說它好,有人說它壞。還有就是在清朝末期由於清朝的無能,導致西方列強侵略踐踏,中國無數老百姓流離失所。還有就是清朝驕傲自大,認為自己是天朝上國,是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所以開始了導致國家嚴重倒退的閉關鎖國。在清朝時期的康雍乾盛世,是清朝最強盛的時候,也是這會和西方拉開本質上區別。在清朝乾隆20年的時候也就是1755年,西方的俄羅斯開辦了著名的莫斯科大學,在乾隆30年的時候,英國的紡紗機被髮明瞭出來,而此時的乾隆還在控制人們的創新思想不讓對國家不利的思想出現。而在乾隆三十九年,乾隆在修補《四庫全書》時,西方的美國已經打響了獨立戰爭,而在乾隆四十五年的時候,美國的科學院成立,乾隆四十九年的時候,哥倫多大學成立,在乾隆五十四年的時候,美國華盛頓成為第一位美國民主總統,同年法國開始了資產階級革命……

    就這樣東方和西方發生了質的改變,東方清朝浪費了近百年的轉折點,就這樣一錯再錯,而西方和東方的差距也越來越大。釀成了慘案,清朝主要滅亡的原因是

    1.清王朝限制人民思想

    2.清王朝對經濟軍事發展漠不關心

    3.不接受新鮮事物,盲目自大,不虛心學習。

    4.政策的失敗

    5.官員上極度貪婪和腐敗,壓榨和壓迫勞苦大眾。

  • 2 # 舊時樓臺月

    題主所說的清朝在歷史上的轉折點,我覺得應該是這兩件事件:第一,乾隆五十八年英國使團訪華,這是中國封建社會順應世界歷史步伐的第一次機會,但最後因乾隆皇帝的傲慢而草草收場。第二,鴉片戰爭後,大清被迫開啟國門順應世界潮流,但從之後晚清統治者的表現來看任然是逆勢而行,大清再次錯過了與西方國家同軌發展的機會。

    當然,如果把這兩起事件當作大清滅亡的原因也的確說的過去,因為他不但阻礙了中國近代化的發展,更直接導致了大清與西方列強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進而又在西方列強的侵略和本國農民起義的浪潮之下逐漸土崩瓦解。所以說這可以理解成大清滅亡的一個根本因素,而非最終因素。

    我們都知道,一個王朝的覆滅通常情況下都是由多種因素所致。而清朝的覆滅亦是如此,並且與其它封建王朝不同的地方是它所處的時代是由封建歷史走向近代歷史的大變革時代。所以我們不妨將時間定格在一個特定的時期,即大清最後的12年來探討其滅亡的最終原因。

    1900-1912:大清的最後時光

    在大清最後的這12年當中,從時間維度來看首先經歷了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這兩起事件存在著必然的聯絡,而大清統治者在處理這兩起事件的方式上可以說是將大清一步一步地推入絕境:

    他們先是利用義和團“扶清滅洋”的民族情緒打壓西方列強在華勢力並公然對八國聯軍宣戰,而當聯軍攻入北京城時,大清統治者一方面恬不知恥的求和,另一方面又將矛頭轉向義和團,透過鎮壓義和團來取悅聯軍以博取“寬恕”。毫無疑問,一方面得罪了無數對大清抱有幻想的群眾,令一方面也讓當時興起的革命勢力看清了大清政府懦弱無能的本質,更加堅定了革命的信念並加快了革命的步伐,這便是大清滅亡的直接因素之一。

    當然,此時的革命勢力並未到了燎原之勢,大清的國家機器任然在有條不紊的運轉著。直到1908年發生了兩件加速大清滅亡的大事:清政府名義統治者光緒和實際統治者慈禧先後死去。

    慈禧固然昏庸,光緒固然平庸,但兩人論資歷都能夠較好的掌控朝政。而接下來繼位的宣統帝呢?年僅3歲,大清隨即迎來了“主少國疑”的局面。往往在這種情況之下國家政權會發生動盪,這次也不例外,一方面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運動隨即席捲全國,另一方面掌控北洋軍權的袁世凱不斷恐嚇清政府,直至與革命軍達成協議將宣統帝威逼退位,結束了大清兩百多年的統治。

    結語:

    總而言之,大清的滅亡是多種因素所造成。但在其滅亡前的那一特定時期,我們不難從中搜尋到一些較為直接的線索!

  • 3 # 二曲人

    題目所謂清朝歷史轉折點,我以為應是戊戌變法的流產。

    自甲午(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慈禧太后操柄)中日戰敗,《馬關條約》簽定,華人變法維新的思想大爆發。當時,中外諸臣奏章交上,康有為等數千人上書。朝廷為之所動,又命李鴻章聯絡日本修改條約。李以為已經全權簽約,不可改。此後兩年,德國侵佔膠州灣,變法維新的要求更迫切了。一八九八年三月二十七日,康有為在京演說:“我中國四萬萬人無貴無賤,當今日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籠中之鳥,釜底之魚,牢中之囚。為奴隸,為牛馬,為犬羊,聽人驅使,聽人割宰。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變。加以聖教式微,種族淪亡,奇慘大痛,真有不能言者也。”

    在朝廷上下推動下,光緒帝召見康有為等,決意實行新政。自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二十三日到八月的三個月裡,頗有些新政施行:一是教育方面,創辦京師大學堂;將大小書院一律改為新式中學校;民間祠廟等加以利用做新式小學;梁啟超辦理譯書局事務;實行經濟科考試等。二是實業方面,命劉坤一查明農學會章程,諭各省學堂編譯農務書籍;懸賞獎勵新工業的製作及新器具的發明等。三是軍事方面,整頓水師,袁世凱專辦訓練新軍事務等。四是政治方面,財政上要求戶部開列財務報表,月刊公佈,使天下知之;民政上要求督撫發現人才,隨時保舉,以便錄用等。

    然而,朝廷舊派對變法很是反對,與慈禧太后結成內外勢力,於八月初六日請其垂簾聽政。於是慈禧垂簾詔下。囚光緒帝於瀛臺,捕殺維新變法人士,戊戌變法功敗垂成。清廷失去了一次歷史機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舞臺佈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