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學重口味

    民間有句人人皆知的老話,“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

    這種說法來自於中國兩位“聖人”的死。

    “孔聖人”孔丘活了72歲;“亞聖”孟子活了83歲,因為華人自打孃胎裡就開始計算年齡,所以,兩位先賢分別是在其“虛歲”73歲和84歲死的。故而有了民間“73、84”的說法。

    而在歷史上,死在72、73、83、84名人也確實不在少數。我記得慈禧好像就是73歲死的,趙麗蓉也是虛歲73歲死的。

    如今,又多了單田芳老師。

    儘管找不到太多的科學依據,但實際上有醫學統計發現,在“73、84”這個當口去世的人的確比在其它年齡段去世的人要多。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

    天干地支組成形成了中國古代的傳統曆法紀年:一天12個時辰、一年12個節氣,一輪生肖12年,它記載是時辰和自然的變化,實際也記錄著人的變化。

    12×6,剛好是72,12×7,剛好是84。

    簡單的數字背後,蘊含著古人的智慧和自然的玄妙。

  • 2 #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這句俗語的起源是兩位聖人:孔子和孟子,因為孔子活了72年,孟子活了83年,所以兩位聖人分別是在虛歲73和虛歲84的時候去世的。結果大家就覺得聖人都這樣了,小老百姓還不得小心?所以才編了這一句順口溜。

    1,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的意思就是,你只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資訊。

    簡單說,名人去世的時候各個年齡的都有,但是偏偏只有那些73或者84歲去世的名人被新聞報導,說這些名人“沒過的去坎兒”,所以你覺得好些名人都剛巧活在坎兒上了。比如說最近剛剛去世的單田芳老先生,就是84歲去世的。

    但是事實上呢?評書屆我不太瞭解,說相聲界吧。比如說相聲泰斗侯寶林是77歲的時候去世的;單口相聲大王劉寶瑞是54歲去世的;馬三立是90歲去世的;李文華是83歲去世的;郭啟榮是83歲去世的;常寶霖是77歲去世的;高英培是75歲去世的……總之,各個年齡都有。而且很多老年人去世的年齡大概就是在70-80之間的樣子,這裡佔了兩年,當然有一些名人會在這個年齡去世,然後被報道了之後大家一看,就覺得果然73、84是坎兒。

    2,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簡單說一句話:“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也就說,有一些老人到了這個73和84的時候,就會想到這句話,然後天天唸叨,說自己要不行了,然後茶不思、飯不想,睡覺也睡不著,然後民間還有一些習俗讓老人在73、84歲的時候過坎兒,搞得雞飛狗跳的,老年人本來身體就禁不住折騰,沒準就是在這一年最後挺不過去了。

    所以說,放寬心態,沒準這兩年就不是坎兒了。

    3,實際上在統計上,73、84歲沒有任何特別之處。

    下圖是統計出來不同年份各個年齡的死亡人數。可以看到,每年的死亡人數中,大部分人在70-85歲之間【之所以死亡人數到了90歲左右會有明顯的下降,是因為很少有人可以活到九十歲,雖然那個時候人很容易死亡,但是總人數少】,73、84歲兩個年齡沒有任何特殊之處。

    相反,隨著醫療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年死亡人數中的主要組成部分逐漸提高,也就是說,人們的壽命變得越來越長了。所以說,即便真的73、84是坎兒,那麼現代醫療水平和生活水平也讓這個坎兒明顯提高了。

    所以說,別相信這個“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的俗語,完全沒有什麼科學根據,反而是自己嚇自己。該吃吃、該睡睡、該看病看病,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好的心情才是長壽的秘訣。

  • 3 # 河畔一壺酒

    我奶奶活了整一百歲,當時在社群裡可算是大事,民政局還送了一臺彩電。後來我同學的奶奶也活了一百歲,現在我身邊朋友或同事父母親九十七、八仍健在的尋常就能遇到,說明社會在進步,醫療在發展,人開始越來越長壽了。

    七十三、八十四是坎兒這件事,我奶奶活著的時候也信,所以我奶奶的年齡變成了71、72、72、74和82、83、83、85,別人問她年齡時,遇到坎兒年她會藏一歲,別說,閻王爺真讓她糊弄過去了。

    據傳,七十三、八十四是孔聖人和孟聖人去世的年齡,這是口口相傳的,孔子去世的年齡其實有好幾種說法。

    關於七十三、八十四去世的名人,好多人是在瞎統計,其實這個歲數是指虛歲。單田芳大師1934年12月17日出生,農曆是甲戌年十一月十一,去世是2018年9月11日,農曆是戊戌年八月初二,還沒有到生日,也就是虛歲正好是八十四歲,老人家再過三個月就可以邁過這個坎了。

    這些都是老講究了,肯定沒什麼科學根據,現在已經不用顧忌這兩個坎了。

  • 4 # 超哥演說家

    正常來說人應該活兩個甲子,就是120歲!

    因此,人的第一個次關鍵本命年36歲,大多數人犯太歲,一般35-37歲可能不太順利,這也符合七年變數理論,一般出生社會在22歲,29歲通常也就是說的30而立!36歲人生第一次關鍵本命年,因為經歷很多事情以後所以四十不惑!

    60歲,第一個甲子年,相當於120歲的0.5,一般來說60歲之前去世都稱之為夭折!折打折的意思

    72歲為120歲的0.6折,虛歲73

    84歲為120歲的0.7折,即為84

    一般活過84歲即可成為高壽,幾乎可以稱謂長命百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歐美很多人相信地球是平面的?他們依據再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