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大豬也能飛
-
2 # 一週一本書
第一個發現。
一直以來,人們一直對瓷器中“秘色瓷”到底是什麼樣的都不能確定。
“秘色瓷”自唐代以來的文獻都有記載,但人們一直沒有找到對應的實物,所以對“秘色”到底是什麼色存在著巨大的疑問,甚至於有學者認為“秘色”是蜂蜜的顏色,正確的書寫應該是“蜜色”。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學界,不過,在1987年法門寺地宮窖藏的發現,為我們揭示了這個謎題。
法門寺地宮窖藏中出土了13件越窯的瓷器,這些瓷器有著青翠的顏色,馬未都形容這種瓷器顏色是“艾葉綠中閃灰”,它沒有傳統意義上青瓷那麼鮮亮的綠色,地宮書籍記載,這就是“瓷秘色”,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秘色瓷”。
第二個發現。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大肆興建土木工程,除了給自己修的皇陵外,還修建了不少宮廷苑囿,其中有一座非常豪華的宮殿,叫做阿房宮。
一直以來,史學家都認為阿房宮是當年項羽佔領咸陽後,一把火將這個豪華的庭院給燒掉了,所以後世沒有留下一點東西。
但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在對阿房宮舊址進行田野考古時發現,這裡對應的底層中根本沒有被火燒過的痕跡,如果真的是被火燒過,那麼這裡應該會留下紅土,然而事實上,這裡根本什麼都沒有。
所以,考古隊綜合各方面證據,向世人證實,阿房宮從來都沒有真正地建成過,只是一個在建工程,因為秦朝滅亡,最終成為了一個“爛尾樓”。
-
3 # 三叔小記
大澤鄉,陳勝吳廣起義,裡面牽扯到一點秦朝的律法。對於服役的人,失期,按律當斬。這也是起義的根本原因。接著說了一段很經典的話:“逃跑也是死,起義也是死,都是死,為什麼不起義呢?”
當時看了,一是熱血沸騰,佩服陳勝吳廣,兩人是真漢子;二是認為秦法未免太過苛刻了吧,“天下苦秦”也不無道理。
但在1975年出土的1155枚雲夢竹簡中,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失期不是重罪,因客觀原因造成的失期,是可以免去處罰的。而且對於不同的失期還有具體的規定,失期4天左右只是遭到斥責,過了6天才開始罰錢,如果不去,也是可以交錢的。
史記記載和考古文物資料明顯矛盾,但想到史書都是由勝利者書寫,頓時也釋懷,歷朝歷代編寫前朝史書,也都是這麼幹的。那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呢?是否也是黑秦始皇的呢?
當然,也不排除以下幾種情況:
一是司馬遷了解的東西已經“變味”或者說司馬遷被迫這樣寫;
二是秦二世上臺,改了秦律;
三是陳勝吳廣的別有用心。在賈誼的過秦論之中,有“以愚黔首”四個字,也就是統治者希望自己所統治的國民無知,這樣下面的人才會老老實實服從統治管理。為什麼“士農工商”排名?商人狡猾奸詐,不從管理唄。而陳勝吳廣恰恰利用這一點,製造輿論,帶著節奏,揭竿而起。
實際上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執行者出了問題,但云夢竹簡的主人也不是不懂法呀,二世皇帝改法更是不可能。我認為,很有可能是陳勝吳廣的別有用心。
後來的“魚腹藏書”、“篝火狐鳴”也是印證了這一點。司馬遷這樣寫,也不難解釋,當時的大勢是從秦朝滅亡吸取教訓,不乏貶秦。
最後,你怎麼看?
回覆列表
由於種種原因,如焚書坑儒、江陵焚書、大修四庫全書等等,中國歷史上的許多經典典籍都失去了蹤跡,導致我們今天所知道的一些“公認”的史實,很多都不準確,甚至是偽史,直到一些出土資料的出現,才改變了歷史定論。
一、
《史記·陳涉世家》中記載,陳勝等人在服徭役的路上,“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於是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起兵反秦,並提出了“伐無道,誅暴秦”的口號,由此“秦法誤期當斬”成為通論。
1975年11月,在湖北省孝感雲夢縣出土了一批秦竹簡,儲存較為完好,整理後共有1155枚,殘片80枚,內容包括:《秦律十八種》《效律》《秦律雜抄》等,共記載法條六百條。其中就有秦律中《徭律》部分條文的抄錄,“御中發徵,乏弗行,貲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誶;六日到旬,貲一盾;過旬,貲一甲。水雨,除興。”意思是為國家徵發徭役,如耽擱不加徵發,應罰二甲。遲到三天到五天,斥責;六天到十天,罰一盾;超過十天,罰一甲。降雨不能動工,可免除本次徵發。也就是說,國家徵發徭役,對遲到者的最高處罰只是一副盔甲,而因為大雨導致遲到則根本不會處罰,而且會取消徵發的命令。這一記錄推翻了《史記》中“失期,法皆斬。”的結論。
二、
1986年,甘肅天水放馬灘漢墓出土了一批簡牘和紙張,其中的紙地圖和毛筆推翻了蔡倫造紙和蒙恬制筆的傳統說法;其中出的戰國《日書》中已經出現了十二生肖,推翻了十二生肖起自於漢代的說法。
三、
司馬遷在《史記》裡記載孫臏寫了《孫臏兵法》,但後世人們只看到《孫子兵法》,從沒有人見過《孫臏兵法》,於是便有人認為孫武就是孫臏。但1972年發掘出土于山東省臨沂市銀雀山的兩座漢墓中的竹簡,同時有《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兩本書,讓存在了近兩千年的爭議一錘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