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鬱子城
-
2 # 兮兮說事兒
“克己復禮”應該是孔子思想的精髓。這個詞語出自《論語·顏淵》,原文是:“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意思是,孔子的弟子顏淵問“仁”是什麼,孔子說,剋制自己,恢復周禮。人們要是有一天可以克己復禮,那麼天下就會充滿仁愛,這是要靠自己努力的。後來,顏淵又問,怎麼做才能達到克己復禮呢。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我看現在很多講解《論語》的書裡面,都把“克己復禮”說成是什麼剋制自己,讓事物恢復合理化。簡直是一派胡言,或者說故意拔高孔子的思想。孔子的“復禮”這個“禮”,意思很明確,就是周禮。
電視劇《孔子》劇照
我們知道,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他為什麼要恢復前朝的禮儀呢?其實,這是因為孔子是一個貴族。孔子本來是宋華人,而這個宋國的開國者微子是商朝人的後裔。周武王開國的時候,為了表示尊重商朝的傳統,特意封了幾個商朝的貴族。可是,後來孔子又到了魯國。孔子面對春秋時期,禮崩樂壞的天下,他感到需要中止這種混亂。那麼怎麼辦?孔子覺得,應該恢復周禮。周禮的代表是封建制和宗法制,說簡單點就是規定了嚴格的等級制度,比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當大家各安其位,遵守規定,那麼就不會發生禮崩樂壞的事情。而且孔子不僅僅是一個頑固的復古主義者,他為了能夠恢復周禮,提出了一些偉大的思想。比如仁,以前周代的時候,推行禮儀都是透過法律措施,那麼孔子就想,我怎麼讓大家主動認同呢?於是就提出了教育,提出了讓大家從內心裡面認同禮儀秩序。所以,就提出了“克己復禮”,也就是要約束自己,不要放縱自己,可見,“克己復禮”的重要性。
我們尊敬孔子,但也不要一味拔高孔子。想起了以前“批林批孔”時代,有人問什麼是“克己復禮”,結果有人說是要復辟資本主義。我們現在如果一味拔高孔子,曲解孔子思想,那麼和那個愚昧的時代又有什麼區別呢?
-
3 # 大先生的故紙堆
孔夫子有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每天都有眾多弟子提問,所以他應該是那個時代的一枚問答達人。
有一天,顏回問孔夫子怎樣叫做“仁”,孔子回答:“克己復禮”。
顏回進一步問,“克己復禮”包括哪些內容呢?孔子列舉了四項:“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回聽了而後說道:我雖然不怎麼高明,但一定要重視這四條道理,一定不能“非禮”啊。
這就是克己復禮的由來,也成為儒學的一個核心詞彙。
在馮友蘭先生看來,孔子的仁和禮是統一的,沒有矛盾,色聲香味觸法這些慾望情感是在要在傳統的禮影響和約束下顯示出來,只能以禮作基礎,不能跟禮矛盾。
孔子說:“克己復禮為仁”,仁人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為仁”須要“克己”。
但是也要“復禮”,非禮毋視,非禮毋聽,非禮毋言,非禮毋動。所以在孔子思想體系裡,仁和禮並沒有矛盾,只不過戴著禮數這個鐐銬。
孔子學說的核心問題是什麼?有的認為是“仁”,有的認為是“禮”,有的認為是“中庸”。
郭沫若先生就認為,仁是最被強調,是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他在,《十批判書》中寫到,“仁的含義是克己而為人的一種利他的行為。簡單一句說,就是仁者憂人……‘人’是人民大眾,愛人為仁,也就是‘親親而仁民’的仁民……”
而楊榮國先生則說孔子“仁”的中心有兩個:一個是“孝”“弟”;一個是“克己復禮”。其目的是以“孝”來維繫宗族中縱的關係;以“弟”來維繫宗族中橫的關係,藉以挽回宗族的衰落,而達到種族統治的目的。至於“克己復禮”,即宗族中人或宗族以外的被統治的奴隸,大家都能剋制自己的慾望,不犯上作亂來鞏固族有的奴隸制國家。(《中國古代思想史》)
侯外廬先生主張孔子學說的核心是“禮”的,他在《中國思想通史》裡說:孔子思想是以禮為社會的極則,這也就是說“立於禮”是孔子的中心思想。孔子“仁”的思想從屬於禮的思想。就“克己復禮”的命題來看,仁與禮相結合而受到了約束。孔子主張“克己復禮為仁”,實質上就是主張教國民階級自動退讓,視聽言動一以氏族貴族制度的合法行為為“標準”。
雖然思想在現在看來有些陳舊了,但其中的道理還是值得借鑑的。
-
4 # 夏裡巴人9
孔聖人提的"克己復禮"對周朝滅亡時的確有恢復舊制的意思,文革中發動批林批孔,出於政治目的,防止復僻無可非議。"禮“是什麼,即是社會生話中由於由於風俗習慣,共同利益而統一的行為準則或儀式。"克己"應理解為約束自已,"禮"應理解為遵守的準則。批林批孔實則是批的一個"復"字,即復僻。如果把"克已復禮"變為"克己服禮”多好啊!跟隨時代,與時俱進,"禮"應理解為政策法規,若都能"克已服禮",還有違法亂紀,貪汙腐化嗎。
回覆列表
克己復禮,這看似一個簡單的老話題,但歷史上真正的接近孔子的解釋,卻少見,這裡我從漢字本意的角度來進行一個完全的闡釋。
“克己復禮”這個詞的詞眼在“克”和“復”上。克:本意“古人殺人剔肉祭天,以消除巨大的天災”,就是“消除……”的意思。復:本意“出城門後返回”,就是“返回”的意思。
孔子修《春秋》,集中反映出五種失敗昏君的野蠻人性;強權霸凌(強迫),野蠻侵掠(侵犯),背信棄義(自私),愚昧亂倫(愚昧),昏庸懦弱(軟弱)。在這個基礎上系統了周禮的精神哲學核心為對應的“仁、義、禮、智信”。克己復禮就是消除人性的野性,消除強迫之於“禮”,消除侵犯之於“義”,消除自私之於“仁”,消除愚昧之於“智”,消除軟弱之於“信”,恢復仁義禮智信的“周禮”,達到精神文明,政治天下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