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計是指在防守方力量薄弱,無力守城時,故意向進攻方明示己方城內空虛,使進攻方產生疑慮,不敢攻城。空城計經常在戰爭的緊要關頭和力量虛弱的情況下運用,可以達到以少勝多,排危解困的目的。歷史上空城計曾在多場戰爭中被運用,經常收到很好的效果。
歷史上最早的空城計使用案例發生在春秋時期。當時楚國令尹子元率兵攻打鄭國,弱小的鄭國根本無力與楚國對抗,於是叔詹命令鄭國士兵在城裡藏起來,城內店鋪照常營業,不準露出慌亂之色,並且下令大開城門,放下吊橋。子元見此,懷疑鄭國城中有埋伏,不敢發動進攻,便將大軍駐紮在城外。鄭國一邊用空城計迷惑楚軍,一邊派人向齊、魯、宋等國求救。等楚軍發現鄭國在虛張聲勢時,三國聯軍也到了鄭國。楚軍眼見自己不是四國對手,決定撤兵。但子元怕四國聯軍趁楚軍撤退攻打楚軍,下令全軍在夜裡悄悄撤退,並且營寨全部保留,軍旗也照樣樹在大營裡。楚軍遠走後,鄭國才發現是一座空營。在這場戰爭中,鄭楚雙方都運用了空城計迷惑對方,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國時候,孫堅也曾經運用過空城計。據《三國志》記載,公元190年,孫堅被任命為豫州刺史,駐兵魯陽準備出擊董卓。一天孫堅正在城外為運糧的部屬公仇稱送行,突然之間董卓的數萬兵馬殺將過來,情勢異常危急,眾人都手足無措。孫堅卻談笑自若,命眾人飲酒如常。董卓人馬在一旁看著孫堅等人毫不慌亂,一時之間不敢行動。此時孫堅緩緩起身,領著隊伍秩序井然地退回城中。董卓部見孫堅部隊伍齊整,毫不慌亂,認為附近肯定有大軍埋伏,為謹慎起見,便沒有攻城。
219年蜀漢漢中之戰時,曹操的糧草都囤積在北山,黃忠與趙雲約定,由黃忠率全部人馬雲偷襲糧草,趙雲堅守大營,但黃忠卻沒有按時返回大營。於是趙雲便帶著幾十名騎兵出營接應黃忠。但剛出營門不遠就遇到了曹操的大軍,趙雲率人且戰且退回到大營,下令偃旗息鼓,大開營門。曹軍懷疑蜀軍有伏兵,不敢進攻,回軍後撤。這時趙雲下令軍士猛敲戰鼓,並從後面箭射曹軍。曹軍更確認蜀軍有埋伏,於是四散而逃,自相踐踏,掉入漢水淹死者不計其數。
文聘鎮守江夏時也運用過空城計,226年孫權率五萬大軍進攻江夏,當時正值雨季,江夏城的城柵都被沖垮了,一時也來不及整修。於是文聘命城中軍士百姓全部隱藏起來,自己則高臥大帳之中。孫權見文聘對自己的大軍毫不在意,便說:“我們大軍蜂擁而來,文聘卻毫無懼樂,一動不動,說明他要麼在附近有伏兵,要麼援軍馬上就來了,我們還是小心為妙,趕緊撤退為好。”於是便撤兵而歸。
430年,北魏軍隊進攻濟南,南朝劉宋守將蕭承之任濟南太守,手下僅有幾百名士卒,想與對方抗衡根本不可能。於是蕭承之對部屬說:“我們這點人根本不是對方的敵手,硬扛對方只有死路一條,現在只有向對方示強,才有可能嚇阻對方攻城。”於是守軍在城牆上井然有條、毫不慌亂地防守。北魏方見守軍絲毫不把自己放在眼裡,認為城中一定有埋伏,貿然進攻肯定中計,於是便撤兵了。
公元727年,大唐開元十五年,因上任刺史與吐蕃作戰而死,張守圭被任為瓜州刺史。此時吐蕃軍剛劫掠完瓜洲城,張守圭一到任便組織人馬加固城牆,可是還沒動手,吐蕃大軍忽然又衝了過來。張守圭一邊令軍民做好戰爭準備,一邊命人在城牆上擺下酒席,與部屬一邊喝酒一邊欣賞歌舞中。吐蕃大軍見唐軍毫無懼色,反而把酒言歡,一時也搞不懂唐軍是什麼意思,遲疑關天,覺得還是撤退為好。張守圭見吐蕃軍隊開始撤退,立刻下令全軍出擊,結果吐蕃軍大敗而歸。
宋真宗時馬知節把守延州,一年元宵節時,城中百姓正在歡度佳節,探馬忽然來報,遼軍大隊人馬正向延州攻來,很快就會兵臨城下。全城軍民都在準備過節,對戰鬥沒有絲毫準備,交戰的話肯定無法取勝。於是馬知節下令大開城門,城中張燈結綵,安心過節。遼軍開到城下,只見城門大開,城內人聲鼎沸,一派節日氣氛,認定城中必有重兵埋伏,堅決不能被宋軍所騙,於是便急忙撤軍了,生怕慢了會被追擊。
1566年,蒙古大軍南下進攻明朝邊境萬全右衛。名將馬芳率軍北上迎敵,哪知剛趕到距萬全右衛還有二十里的馬蓮堡就遇到了蒙軍主力。大家都建議馬芳南撤與主力會合後再與蒙軍交手。馬芳斷然拒絕,他下令大軍立刻在馬蓮堡設防。面對明軍,蒙軍不敢貿然進攻,但派小股部隊試探虛實。馬芳下令大張旗鼓,擺出自己有數萬精兵的樣子,當城牆忽然坍塌時,馬芳也不許部下搶修。入夜後,蒙軍燃起火把,擺雲全面攻城的架式,馬芳卻下令開啟城門,嚴陣以待。蒙軍雖然蠢蠢欲動,但一直到天亮也始終不敢攻城,於是決定撤軍。馬芳發現這一跡象,立刻下令全線出擊,蒙軍倉促迎戰,大敗而逃。
上面這些都是一些歷史上取得成功的空城計案例,當然除了這些案例,還有很多。就在近現代戰爭中,空城計其實也經常被運用。比如1917年長沙的學生就在主席的帶領下運用空城計繳了北洋軍閥三千人的槍。解放戰爭中原突圍時指揮部也運用空城計讓主力悄無聲息地離開宣化店越過平漢路。1949年6月彭總也運用空城計使馬繼援放棄了進攻西安的打算。這些都是空城計管用的例子。
空城計是指在防守方力量薄弱,無力守城時,故意向進攻方明示己方城內空虛,使進攻方產生疑慮,不敢攻城。空城計經常在戰爭的緊要關頭和力量虛弱的情況下運用,可以達到以少勝多,排危解困的目的。歷史上空城計曾在多場戰爭中被運用,經常收到很好的效果。
歷史上最早的空城計使用案例發生在春秋時期。當時楚國令尹子元率兵攻打鄭國,弱小的鄭國根本無力與楚國對抗,於是叔詹命令鄭國士兵在城裡藏起來,城內店鋪照常營業,不準露出慌亂之色,並且下令大開城門,放下吊橋。子元見此,懷疑鄭國城中有埋伏,不敢發動進攻,便將大軍駐紮在城外。鄭國一邊用空城計迷惑楚軍,一邊派人向齊、魯、宋等國求救。等楚軍發現鄭國在虛張聲勢時,三國聯軍也到了鄭國。楚軍眼見自己不是四國對手,決定撤兵。但子元怕四國聯軍趁楚軍撤退攻打楚軍,下令全軍在夜裡悄悄撤退,並且營寨全部保留,軍旗也照樣樹在大營裡。楚軍遠走後,鄭國才發現是一座空營。在這場戰爭中,鄭楚雙方都運用了空城計迷惑對方,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國時候,孫堅也曾經運用過空城計。據《三國志》記載,公元190年,孫堅被任命為豫州刺史,駐兵魯陽準備出擊董卓。一天孫堅正在城外為運糧的部屬公仇稱送行,突然之間董卓的數萬兵馬殺將過來,情勢異常危急,眾人都手足無措。孫堅卻談笑自若,命眾人飲酒如常。董卓人馬在一旁看著孫堅等人毫不慌亂,一時之間不敢行動。此時孫堅緩緩起身,領著隊伍秩序井然地退回城中。董卓部見孫堅部隊伍齊整,毫不慌亂,認為附近肯定有大軍埋伏,為謹慎起見,便沒有攻城。
219年蜀漢漢中之戰時,曹操的糧草都囤積在北山,黃忠與趙雲約定,由黃忠率全部人馬雲偷襲糧草,趙雲堅守大營,但黃忠卻沒有按時返回大營。於是趙雲便帶著幾十名騎兵出營接應黃忠。但剛出營門不遠就遇到了曹操的大軍,趙雲率人且戰且退回到大營,下令偃旗息鼓,大開營門。曹軍懷疑蜀軍有伏兵,不敢進攻,回軍後撤。這時趙雲下令軍士猛敲戰鼓,並從後面箭射曹軍。曹軍更確認蜀軍有埋伏,於是四散而逃,自相踐踏,掉入漢水淹死者不計其數。
文聘鎮守江夏時也運用過空城計,226年孫權率五萬大軍進攻江夏,當時正值雨季,江夏城的城柵都被沖垮了,一時也來不及整修。於是文聘命城中軍士百姓全部隱藏起來,自己則高臥大帳之中。孫權見文聘對自己的大軍毫不在意,便說:“我們大軍蜂擁而來,文聘卻毫無懼樂,一動不動,說明他要麼在附近有伏兵,要麼援軍馬上就來了,我們還是小心為妙,趕緊撤退為好。”於是便撤兵而歸。
430年,北魏軍隊進攻濟南,南朝劉宋守將蕭承之任濟南太守,手下僅有幾百名士卒,想與對方抗衡根本不可能。於是蕭承之對部屬說:“我們這點人根本不是對方的敵手,硬扛對方只有死路一條,現在只有向對方示強,才有可能嚇阻對方攻城。”於是守軍在城牆上井然有條、毫不慌亂地防守。北魏方見守軍絲毫不把自己放在眼裡,認為城中一定有埋伏,貿然進攻肯定中計,於是便撤兵了。
公元727年,大唐開元十五年,因上任刺史與吐蕃作戰而死,張守圭被任為瓜州刺史。此時吐蕃軍剛劫掠完瓜洲城,張守圭一到任便組織人馬加固城牆,可是還沒動手,吐蕃大軍忽然又衝了過來。張守圭一邊令軍民做好戰爭準備,一邊命人在城牆上擺下酒席,與部屬一邊喝酒一邊欣賞歌舞中。吐蕃大軍見唐軍毫無懼色,反而把酒言歡,一時也搞不懂唐軍是什麼意思,遲疑關天,覺得還是撤退為好。張守圭見吐蕃軍隊開始撤退,立刻下令全軍出擊,結果吐蕃軍大敗而歸。
宋真宗時馬知節把守延州,一年元宵節時,城中百姓正在歡度佳節,探馬忽然來報,遼軍大隊人馬正向延州攻來,很快就會兵臨城下。全城軍民都在準備過節,對戰鬥沒有絲毫準備,交戰的話肯定無法取勝。於是馬知節下令大開城門,城中張燈結綵,安心過節。遼軍開到城下,只見城門大開,城內人聲鼎沸,一派節日氣氛,認定城中必有重兵埋伏,堅決不能被宋軍所騙,於是便急忙撤軍了,生怕慢了會被追擊。
1566年,蒙古大軍南下進攻明朝邊境萬全右衛。名將馬芳率軍北上迎敵,哪知剛趕到距萬全右衛還有二十里的馬蓮堡就遇到了蒙軍主力。大家都建議馬芳南撤與主力會合後再與蒙軍交手。馬芳斷然拒絕,他下令大軍立刻在馬蓮堡設防。面對明軍,蒙軍不敢貿然進攻,但派小股部隊試探虛實。馬芳下令大張旗鼓,擺出自己有數萬精兵的樣子,當城牆忽然坍塌時,馬芳也不許部下搶修。入夜後,蒙軍燃起火把,擺雲全面攻城的架式,馬芳卻下令開啟城門,嚴陣以待。蒙軍雖然蠢蠢欲動,但一直到天亮也始終不敢攻城,於是決定撤軍。馬芳發現這一跡象,立刻下令全線出擊,蒙軍倉促迎戰,大敗而逃。
上面這些都是一些歷史上取得成功的空城計案例,當然除了這些案例,還有很多。就在近現代戰爭中,空城計其實也經常被運用。比如1917年長沙的學生就在主席的帶領下運用空城計繳了北洋軍閥三千人的槍。解放戰爭中原突圍時指揮部也運用空城計讓主力悄無聲息地離開宣化店越過平漢路。1949年6月彭總也運用空城計使馬繼援放棄了進攻西安的打算。這些都是空城計管用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