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535004975032

    唐·白居易《廬山草堂記》:原文匡廬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爐峰,北寺曰遺愛寺。介峰寺間,其境勝絕,又甲廬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樂天見而愛之,若遠行客過故鄉,戀戀不能去。樂天既來為主,仰觀山,俯聽泉,旁睨竹樹雲石,自辰及酉,應接不暇。俄而物誘氣隨,外適內和。一宿體寧,再宿心恬,三宿後頹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矧予自思:從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門,凡所止,雖一日二日,輒覆簣土為臺,聚拳石為山,環鬥水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蹇剝,來佐江郡。白話釋義:廬山非常秀麗,列天下眾山之最。山的北峰,叫做香爐峰;香爐峰的北面有一座寺,叫做遺愛寺;介於香爐峰與遺愛寺之間,那地方最美,又是廬山之最。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樂天一見就愛上他了,就像遠行的遊子路過故鄉一樣,眷戀沉迷、依依不捨而不忍離去,於是就對著香爐峰,傍著遺愛寺,蓋了一間草堂。第二年春天,草堂落成了。樂天我已來到這裡當主人翁,仰觀山色,俯聽泉聲,靠著(草堂)斜看這裡的竹、樹、雲、石,從早到晚,應接不暇。看了一會兒,禁不住美景這般的誘惑,整個人的精神就隨之而潛移默化了,外在也安適,內心更和樂。只要住一夜,身體就十分安寧,住兩夜更感到心情恬適,住三個晚上以後,身心舒暢,物我兩忘的樣子,而跟萬物融合無間。池子四周有很多山竹、野花,池裡長滿了白蓮、白魚。再往南走,就到一個石澗,石澗兩旁長有古松、老杉,樹的腰身幾乎都要十個人才抱得住,樹的高度不知幾百尺,修長的樹枝觸控著白雲,低垂的枝條輕拂著潭水。像旌旗般地直立著,像雨傘般地張開著,像龍蛇遊走著。古松下多灌木叢,蔦蘿枝葉蔓生,交錯遮蔭,使得日光月華都無法照射到地面。盛夏時的氣候像八九月(秋涼)時節。又有天上飛落的泉水,就地種植的茶樹,可以直接用來煮水泡茶,愛好風雅之事的人看到,還可以用來快樂地度過一整天!春天有錦繡山谷中的繁花;夏天有石門澗裡的皓雲;秋天有虎溪的明月;冬天有爐峰的白雪。唉!一般人只要裝潢了一個房間,擁有一張華麗的席子,然後生活在當中,尚且免不了有驕傲滿足的樣子。更何況我又想:我從小到老,像白色的茅屋,像硃色的大門(代指宅院),凡是居住的,即使住一天兩天,我總是要搬倒個幾畚箕的泥土來做個臺子,聚集一些卵石來築座假山,再環繞個小小的水池,我喜好山水,像這樣成了“病”和癖好。忽然有一天命運不順,我被貶來輔佐江州。郡守用寬厚的心來撫慰我,廬山以他靈秀的美景對待我,這是上天賜給了我(最好的)時機、大地送給我(最好的)處所,我終於能得到自己所喜好的東西,又還有什麼好苛求呢?(目前)還因為被小官俗事牽絆著,有家庭拖累尚未解脫,有時來回奪走,而不能真正安處於此。等到有一天,弟妹各自成家了,官職期制屆滿了,一切的進退取捨得以由我作主成全時。擴充套件資料寫作背景:此文創作於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四月九日。此前二年,宰相武元衡被平盧節度使李師道派人暗殺。白居易上書“急請捕賊,以雪國恥”,因而觸怒權貴,以“越職言事”被貶江州司馬。文章賞析:唐代白居易的山水遊記,尤顯自我的風格,享有盛名的《廬山草堂記》,即是其個性的顯現。白居易以嫻熟的文筆和技巧,充分表達了自己酷愛山水癖好,並注入了自己的身世感、滄桑感,使山水別具內涵與風韻。白居易在廬山遊玩的時候,終於看上了一個好的去處。在廬山香爐峰的北面,遺愛寺的南面,有一處風景秀麗甲於匡廬的地方。白居易來電此地竟然像遠遊的人回到了故鄉一樣而不忍離去,最終決定在此蓋一處草廬。第二年蓋成之後,他住在那,可以看山,可以聽泉,真是美不勝收。況且在草廬附近還有一個水池,在池塘周圍有很多山竹野卉,而池子裡面又有白蓮、白魚。這是作者下了決心,等到以後,弟妹們都成家立業之後,自己就和妻子兒女們搬到這裡來住,“終老於斯”。文章起始,交代草堂的由來和位置。“匡廬奇秀甲天下山”。白居易在記文開篇對廬山發生這樣的讚歎,此後這就成為對廬山眾口一詞的評判。草堂建在香爐峰和遺愛寺之間,“其境勝絕”,作者又以“甲廬山”稱譽。兩個“甲”字,突出了草堂周圍環境之美,寫出了作者對廬山美景的深情迷戀。第二段寫草堂的設定。草堂格局簡單:“三間兩柱,二室四牖。”堂內陳設樸素古雅,聽其自然:“設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張,儒、道、佛書各兩三卷。”這顯示了作者的愛好與志趣。第三、四兩段寫住進草堂後的情景。作者仰觀諸峰險峻,俯聽泉水流響,還有竹樹雲石等點綴,令人從早到晚欣賞不盡。他身體舒適,精神和暢。為烘托草堂主人之樂,作者又透過自問自答,對草堂周圍附近的自然景物進行細緻描繪。接著又展示草堂四季景色的特點,加上早晚天氣的變化,景物時隱時現,有聲有色,氣象萬千。於此,作者用“故云甲廬山者”一句收束,轉入議論,抒發物我兩忘的情懷,迴應上文“俄而物誘氣隨”二句,顯出構思的精妙。第五段正面記敘對山水的愛好和希望終老草堂的心情。悒鬱不平之氣寄於言外,意蘊深遠,富有藝術魅力。作者又為未來生活構思出一幅“出處行止,得以自遂”的美妙圖景,宣稱要“終老於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這正是文章的主旨所在。最後一段附記移居、慶賀及作記等事,雖是“記”體散文通有的格式,卻透露出作者當時的思想情趣。全文寫景生動,敘事簡潔,層次清楚,旨趣雋永。“春有錦繡谷花,夏有石門澗雲,秋有虎溪月,冬有爐峰雪。陰晴顯晦,昏旦含吐,千變萬狀,不可殫紀。”作者對廬山草堂的四周景物環境,落筆悠悠,卻傾吐了真誠的愛戀和審美情趣。“三間兩柱,二室四牖,廣袤豐殺,一稱心力。洞北戶,來陰風,防徂暑也;敞南甍,納陽日,虞祁寒也。木斫而已,不加丹;牆圬而已,不加白。砌階用石,冪窗用紙,竹簾紵幃,率稱是焉。”作者對廬山草堂建築的率真寫實,成為人們研究中國古代園林的重要史料,而《廬山草堂記》亦被視為中國園林學的奠基之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天打雷是什麼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