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攸揚文史

    經濟上漢武帝推行鹽鐵官營和幣制改革,運用鐵腕手段加強了中央經濟的管控。

    地方上漢武帝又採納了主父偃的建議,推行推恩令,讓封國越來越小,又裁撤了一大批諸侯國。困擾了西漢朝廷幾十年的分封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有力維護了中央集權。然後,漢武帝又設立刺史制度,加強對地方的監管。

    文化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體地位。

  • 2 # 歷史遊戲電影梭羅

    那些什麼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類的,我想就不用多說了。第一 漢武帝在政治上就開創了內外廷制度,建立了皇帝的個人秘書機構尚書檯,還有了建立刺史制度監察地方。提拔了很多底層人才,抑制了勳貴勢力,推恩令削弱了地方諸侯的軍權和賦稅權,而且採取遷豪強填陵寢的措施打擊地方豪強勢力。第二 經濟上開鑄五銖幣,鹽鐵官營壟斷鹽鐵之利,對商人課以重稅,扶持農業。 第三 軍事上幾次出兵大敗匈奴,使匈奴元氣大傷,收復南越 設立南海九郡,派張騫出使西域。

  • 3 # 季我努學社

    眾所周知,漢武帝在位的半個多世紀是中國中央集權君主專制形成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期間以武帝為首的漢廷統治集團在政治、軍事、思想文化、經濟各方面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得漢代的國力空前提升,也為後世的政治、文化諸方面奠定了基本框架。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認識,從容易被人忽略的財政政策方面聊一聊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五銖錢

    西漢自建立以來,幣制混亂,不少王國甚至有自行鑄幣的權力,這為後來“七國之亂”的埋下隱患。漢武帝統治時期,邊境用兵不斷,國內建設也用費浩大,中央財政急需統一幣值應付度支。漢武帝即位後先後進行了六次幣制改革,基本解決了漢初以來一直未能解決的幣制問題。武帝頒佈的五銖錢質量較好,流通廣泛,一直沿用到唐代才換用新幣,可見其改革之成功。漢武帝的幣制改革在當時穩定了王朝金融情況,也巧妙地把鑄幣權重新拿回中央手中,極大地鞏固了中央集權。

    漢武帝畫像

    漢武帝將鹽、鐵、酒收歸“國營”,實行所謂“專賣”。由於這幾項都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資,尤其鹽鐵兩項,普通群眾離開鹽鐵幾乎無法生存生產。故而“專賣政策”為漢政府帶來了鉅額收入。其具體的實施辦法就是中央政府在鹽、鐵產地分別設定鹽官和鐵官,實行統一生產和統一銷售,利潤為官方所有。漢廷還實行“平準均輸”,抑制物價,打擊倒賣,增加政府收入。《鹽鐵論》中記載:“山東被災,齊趙大飢,賴均輸之蓄,倉稟之積,戰士以奉,饑民以賑”,可見這一政策在當時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等人,以上做法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鹽鐵質量不佳、官府與民爭利的情況。

    《鹽鐵論》書影

    實際上任何歷史事件都有其正面和負面的作用。我們需要一定的距離感才能對之有一番把握。對於漢武帝的評價,絕不能一味歌功頌德一邊倒。明乎於此,我們再來看《資治通鑑》中對漢武帝有這樣一番評價,就顯得很是中肯:“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遊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為盜賊,其所以異於秦始皇無幾矣。然秦以之亡,漢以之興者,孝武能尊王之道,知所統守,受忠直之言,惡人欺蔽,好賢不倦,誅罰嚴明,晚而改過,顧託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乎!”

    參考資料:

    司馬遷:史記

    司馬光等:資治通鑑

    福島吉彥 著,韓昇 譯:漢武帝

    周舜南:對漢武帝經濟改革的再認識

    袁莉:“斂財政策”——看漢武帝的經濟謀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尚赫超音波美容儀特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