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觀粉碎機
-
2 # 鄧海春
我們小時候,都學過一首《憫農》,這首詩中著名的詩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被張貼在許多提倡節儉的場所,它的作者李紳也被認為是關心民間疾苦的“憫農詩人”,然而,有人說,李紳在發跡後對昔日故人態度蠻橫、生活奢侈,最終成為了禍害百姓的貪官,那麼,是什麼導致了這樣的結果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李紳的生平事蹟,看看他有過什麼經歷:根據官方史料《新唐書》,李紳“六歲而孤,哀等成人。”年僅六歲的小李紳面對父親的去世,像個成人一樣悲痛萬分,說明他少年就聰慧懂事,相當早熟。他的母親撫養他長大,親自教授他知識,等他大一點之後,便以寫詩出名,因為他身材矮小,所以人稱“短李”。
後來他高中進士,因不滿朝廷分配的官職,便憤然離職。後來,他在金陵閒居,被當時身居高位的皇親李錡看重,招為幕僚。李錡仗著權勢貪贓枉法,濫殺無辜,被舉報後,皇帝派來使者要求他進京述職,他設法推脫,便叫來李紳,要求他寫一封奏疏給皇帝來推辭。
史書記載:“紳陽怖慄,至不能為字,下筆輒塗去,盡數紙。”李紳假裝害怕,寫字慌慌張張,又把寫好的都給塗掉,這樣寫了好多張都沒能寫好什麼東西。李錡勃然大怒,罵李紳道:“何敢爾,不憚死邪?”用死亡來要挾李紳,誰知李紳繼續佯裝惶恐,回覆道:“生未嘗見金革,今得死為幸。”我平生沒見過兵刃,現在因此而死,已經很榮幸了。李錡拿他沒有辦法,只好找了別人來寫。
後來李錡兵敗身亡,李紳不為叛賊寫奏疏,有的人想要把這事報告聖上,為他邀功,他婉言謝絕道:“本激於義,非市名也。”我這麼做是為了道義,不是沽名釣譽。後來他被封河南尹,當地有很多紈絝子弟行事浪蕩,目無王法。他們有的天天奇裝異服,招搖過市;有的在大路上打球,使得人和馬車不敢透過,當地百姓深受其擾。
李紳到任後,“紳治剛嚴,皆望風遁去。”困擾當地人民的問題被他輕鬆治理。唐武宗時,他一度拜相,還被封為趙郡公,後來因為過於年老,連走路都困難而辭官,死後“贈太尉,諡文肅”,可謂深受朝廷器重。按照正史看來,李紳似乎是個忠君愛國、為官勤勉的良臣,那麼關於他的非議來自哪裡呢?
唐朝的範攄曾著有一本筆記小說集,名為《云溪友議》,其中有關於李紳的幾處記載。書中說,李紳在岌岌無名時,經常到同族的李元將家裡作客,每次都恭敬地稱他為“叔叔”,而李紳身居高位之後,李元將來向他示好,反過來叫他叔叔,李紳卻不接受,直到李元將稱他爺爺,他才堪堪接受。
書中還說,李紳在任時施政暴虐,導致當地百姓紛紛逃跑,官吏將這一情況報告李紳,他說:“用手捧起一把麥子,隨風飄走的都是上面的殼和灰塵,留下的都是麥粒。”
除此之外,他還姬妾成群,喜好奢侈,這一點有著名詩人劉禹錫作證:他任蘇州刺史時,被當時任司空的李紳邀請喝酒,席間,李紳叫出自家的歌妓,在桌前舞蹈助興。劉禹錫目睹李紳的奢華生活,寫下《贈李司空妓》,詩中寫道:“䰀鬌梳頭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蘇州刺史腸。”現在人們經常使用的成語“司空見慣”就是出自這裡,“司空”就是指李紳。
在有的野史中,李紳更是奢華到一頓飯要吃三百多個雞舌,導致後院堆滿雞的屍體,極為浪費。綜合各種史料,或許我們可以粗略描繪出李紳的形象:他幼年喪父,經歷坎坷;不滿被封為刀筆吏而請辭,志存高遠;在任地方,從嚴治理,手腕強硬;姬妾成群,喜好奢華;為朝廷所重視,榮譽加身。
綜上,說他禍害百姓,似乎有欠妥當;說他是貪官汙吏,又好像沒太多根據,他確實喜好奢華,但沒有什麼證據說他貪汙腐敗,反而在正史中,他沒有什麼汙點被記載。野史的記載,可能含有道聽途說和存心汙衊的嫌疑,我們在閱讀時,不能想當然的相信一家之言,而錯怪好人。
至於他為什麼變得喜好奢華,可能原因只有“名利”二字,出身貧苦的他得到了用之不竭的財富,位極人臣的地位,難免會膨脹,用奢靡來報復以前悽苦的日子。
回覆列表
哈哈,這裡要說明一下,雖然李紳寫出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之句,但他從來就不是一個悲天憫人的人啊,因為在唐朝當時的背景下,文人作詩絕大多數是為了仕途和功名,並不是真正為了反映社會現狀,揭露時代黑暗啊。
我們知道李紳算是個官四代,是中書令李敬玄的曾孫、烏程縣令李晤的兒子,其飽讀詩書並於二十七歲那年高中進士,但也僅僅是翰林院的一員。雖然翰林院自唐玄宗以後就是一個機會很大的部門,但是翰林院內部競爭極大,多數人都會碌碌無為,可謂千人過獨木橋。
那這個時候怎麼辦呢?按照唐朝的慣例,就是“以詩自薦”,換句話說說就是隻要你詩寫的好,被大人物吹捧,你就可以得到皇帝或者大臣的賞識,然後平步青雲。這在當時的唐朝是一個非常流行的操作,比如我們所熟知的白居易、李商隱等人皆是如此,並且一大票我們知道唐朝大詩人,官宦都是因為詩寫的好才得以在仕途方面步步高昇的。類似現在的特長生,只是被無限放大了。
所以當李紳回故鄉亳州探親訪友,遇到浙東節度使李逢吉的時候,李紳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於是才寫下《憫農二首》給李逢吉。果不其然,當李逢吉逐將這二首詩呈現給唐憲宗之後,李紳逐被升為御史中丞、戶部侍郎等職,有了出頭之日。可惜的是,李紳在為官之後,卻成為了一位殘暴不仁的酷吏。
所以你要知道,唐代的絕大數詩詞,都是帶有政治目的,並不僅僅只是反映詩人感情這麼簡單。